南瓜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98|回复: 1

<<红楼梦>>版本详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4 21: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没有完整的成书,所以在从她诞生到今天又太多的版本了,本人很是喜爱《红楼梦》,在此,这里所有的版本介绍,希望你们喜欢!

甲戌本简介

甲戌本,是《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本》的简称。今残存十六回,第一至第八回,第十三至十六回,第二十五至二十八回,共十六回,无目录。四回一册,共四册。乾隆竹纸抄成。甲戌本于各册首回首页首行题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因第一回楔子部分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一语,故名“甲戌本”。据红学家们考证,甲戌即乾隆十九年(1754年)。此本因曾由大兴刘铨收藏过,近年来,研究者又称之为“脂铨本”。每半页十二行,行十八字。残阙严重。书口下部每页都有脂砚斋的署名。胡适认为甲戌本是世间最古的本子,红学家们普遍认为甲戌本所据的底本,是最早的,所以此本历来为红学家所重视。

此本第一回,较别本多出429字。此本中的脂批,亦为研究红学的重要资料。

据红学家们考证,甲戌本并不是脂砚斋所用的原批本,只是个过录本,但此本正文文字在现存诸本中最早,且保存的脂批多于其余各本,此本有眉批,侧批,双行批,回前回后批多种。所存各回脂批远多于其他脂本,尤有一些重要批语为他本所无。

此本开卷有“凡例”,附七律一首,第一回正文前有“凡例” 五则,题诗一首.其中从开头至“不得为其不备”一段及题诗,共四百一十四字,为它本所无。“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作者

自云...”, 一段后来本子仅存此段作为引言,与正文混同,遂成了正文开始。此本第一回有僧道与石头的一段谈话计四百二十九字,后出各本皆缺。

甲戌本原为清末藏书家大兴刘铨福旧藏,上有刘铨福内有他在同治二年(1863),同治七年(1868)所作跋语,青土、椿馀跋语。后归孙桐生所有。1927年夏由胡适从地摊上购得,胡适根据上述第一回中文字称此本为“甲戌本”,且认为“甲戌本”为世间最古的钞本。1949年胡适去往台湾,随身带走了甲戌本和他藏的一部程乙本。1962年胡适去世后,将此书捐赠给美国Cornell大学,现藏美国康乃尔(Cornell)大学图书馆。

1961年5月,始由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行世,为朱墨两色套版印刷。另有友联出版社影印本(香港)、金坛古籍印刷厂影印本。国内有1962年中华书局翻印本、197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重印本、2004年04上海古籍出版社16开双色影印本和2004年10月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6开影印本。

已卯本简介

已卯本又称脂怡本,脂馆本。题“石头记”,见于封面。每回卷端题有“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卷之”字样。第二册封面书名下注云“脂砚斋凡四阅评过”,第三册书名下复注云“己卯冬月定本”,故名己卯本。己卯年,红学家们认为是乾隆廿四年(一七五九年)。 己卯本残存四十一回零两个半回。即一至二十回,三十一至四十回,六十一至七十回(其中第六十四、六十七回原缺,由清代嘉道时人抄补)。十回一册,共四册,面十行,行二十七至三十字左右。其中第一回 开始缺三页半约1800字,十回末尾缺一页半约900字,七十回末缺一又四分之一页约700字。 由于它们均在每十回的尾页,故知系在流传过程中残缺。

此本五十五回下半回至五十九回上半回原与此本分离,五十年代初由历史博物馆购藏。1975年经吴恩裕和冯其庸研究,发现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三回又两个半回(五十五回下半回至五十九回上半回)的《石头记》残抄本是今己卯本的散失部分,因为里面同样避“祥”字讳。故今己卯本共存四十一回零两个半回。

此本三十四回末题“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终”,为脂本石头记第一个出现“红楼梦”标名的本子,说明曹雪芹生前一度使用“红楼梦”为书名。第十七与十八回尚未分开,共用一个回

目,第十九回无回目,第六十四及六十七回原缺,与庚辰本同。此本中六十四及六十七两回系据另一种钞本钞配,见第六十七回末注云“石头记第六十七回终,按乾隆年间抄本,武裕庵补抄”。此本中的“祥”、“晓”等字缺笔,明显是避讳。经吴恩裕、冯其庸先生考证,此乃怡亲王府抄本。因为老怡亲王叫允祥,小怡亲王名弘晓。别人家是不可能这样避讳的。与《怡府书目》相对照,正相符合。因为(怡府书目)同样避“祥”、“晓”之讳。此本避怡亲王允祥和弘晓的家讳,故论者以为是从怡亲王府抄本所过录。此本无复杂的眉批夹批,前十一回是一个白文本(后抄录它本批语十五条)。回前总评单占一页,有双行批注,没有眉批和旁批。批语绝大多数在正文内双行书写,计七百一十七条,与庚辰本全同(除多一条单字批外)。只有十二处写在正文右侧。这些侧批为别本所无,见于第六回和第十回。此本讹夺字很少,文字有多于庚辰本的地方,语意较庚辰本确切。底本可能早于庚辰本,为庚辰本祖本。

此本中夹有四张笺条,补此书批注不足。第一张为第一回正文“昌明隆盛之邦“批注“伏长安大都”;第二张为第四回“护官符小注”;第三张为第五回题诗一首;第四张为第六回题诗一首。

今本为武进董康旧藏,约在一九三六年归陶洙(亦武进人)。陶洙于丁亥年(一九四七)己

丑年(一九四九)据甲戌本庚辰本分别用朱蓝二笔加以校改,有校记二则。

一九四九年后,藏于北京图书馆。所残存之三回又两个半回于一九五九年在北京琉璃厂中国书店出现,中国历史博物馆购藏。一九八〇年五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时,对于陶洙校改之朱文蓝笔进行了清理和删削。 另有里仁影印本(台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影印本。

庚辰本简介

庚辰本存八十回,内缺第六十四、六十七两回,实存七十八回。全书分装八册,每册十回(第七册存八回)。每册册首抄写款式同己卯本:左上方题《石头记》,下为双行小字“第×回至第×回”“脂砚斋凡四阅评过”中右方为该册回目,其中第二、七册仅存八个回目。不同的是:第四册左下方没有“己卯冬月定本”的题记,而在第五、六、七、八册左下方题友“庚辰秋月定本”。这个本子由于第五至第八这四个分册的书名下,各有“庚辰秋月定本”或“庚辰秋定本”字样。故《红楼梦》版本研究者一般称它为庚辰本。又因这个本子今藏北京大学图书馆,亦称脂京本。在早期钞本中,这是一个最为完整的本子。也是《红楼梦》的一个重要版本,庚辰本系用乾隆竹纸抄成,原为徐祯祥所拥有,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燕京大学图书馆购得,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一九五五年,北京文学古籍刊印社将此本影印,影印时所缺两回据已卯本影印补配。一九七四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时,因己卯本这两回实系后人据程甲本抄配的,故又改以蒙古王府本影印配入。


庚辰本是乾隆二十五年,其时曹雪芹尚在。现存庚辰本是一个过录本,过录时间至早也应在丁亥夏以后方始整理过录,回目、正文和批语保留着作者与整理评注者自存本的痕迹。如十

七、十八回尚未分开,十九回无回目,二十二回末惜春谜后缺文,并记曰:“此后破失,俟再补。”另页写明“暂记宝钗制谜云:朝罢谁携两袖烟……”“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叹叹!丁亥夏,畸笏叟”等文字。第七十五回前单页记曰:“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俟曹雪芹。”且批语存原来面目的,如署年月名号者也远比其他本为多。现已发现的脂本,有的残缺过甚,有的年代较晚,文字未必全出作者。现存庚辰本过录时间虽在曹雪芹去世后,但其祖本是曹雪芹生前最后、最完整的定本;但抄录款式基本忠于庚辰原本面貌;在抄成之后也没有遭后人涂改,亦未散佚拼配,仍然保持着乾隆中叶抄本的本来面目。


庚辰本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有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本(北京);文渊出版社影印本(台北)、联亚出版社影印本(台北)、广文书局影印本(台北)、人民文学出版社影印本(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香港)、宏业书局影印本(台北)。

戚序本简介

戚序本,全名为“戚蓼生序本”,简称戚序本或戚本, 原由乾隆进德清戚蓼生所藏并序,约在光绪年间桐城张开模得到它的一个过录本,后归俞明震,俞以之赠上海有正书局老板狄葆贤,据以照相石印,题为《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以其卷首有戚蓼生的一篇序 ,故称“戚序本”。但是,卷首有戚序的共有四个本子。一是一九一一至一九一二年上海有正书局出的石印“大字本”。 二是一九二零年,用大字本剪贴缩印了一种“小字本”,小字本又于一九二七年再版。大字本与小字本文字上几乎没有任何差别,所以一般也就不提小字本。三是有正书局据以石印的底本,过去一直说是毁于兵火,但一九七五年上海古籍书店发现了十册(前四十回)。 故称“戚沪本”。由于有正书局据此本石印时,个别地方有贴改,而且还用贴条加上眉批,因此,底本与印本之间也有小差异。由于这个本子钤有几方张开模的印章,一度系张氏收藏,故称此本为戚张本或张本。三、南京图书馆藏戚序本,本子的面貌文字大同于张本,可能系张本的过录本。但这个本子与其他戚序本亦有小异。故称此本为戚宁本或宁本。


“戚沪本”,又称“戚张本”存第一至四十回,分装十册,每册四回。书口中缝从上至下题《石头记》、卷×、×回及每回页码,以十回为一卷。第一册卷首有署“德清戚蓼生晓堂

氏”的石头记序,其后为八十回目录和正文。全书用乌丝栏木板水印连史纸抄写,每页九行,行二十字。除第六十七回外,有另页抄写的会前后总评(第一二回回前总评误入正文),正文内有双行批注,无旁批和眉批。抄写年代约在乾隆末期。抄本上有张开模的印章六处,印文为“桐城张氏珍藏”、“桐城守诠子珍藏印”、“翁珠室”、“狼藉画眉”等。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七五年据有正石印大字本影印出版,改题《戚蓼生序本石头记》,一九八八年又重印一次。藏上海图书馆。


有正“大字本”,上海有正书局一九一一至一九一二年出版,据“戚沪本”照相石印,题为《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八十回全,前四十回帖加了书局老板狄葆贤的眉批。有人民文学出版社、文学古籍刊印社、学生书局(台湾)、广文书局(台北)、线装书局影印本,题作《戚蓼生序本石头记》,故又正本也称“戚序本”。有正本是一部经过精心整理的脂评本,随改动较多,但主要是查漏补缺,润色词句,与有意篡改有别。


有正“小字本”,一九二零年,用大字本剪贴缩印了一种“小字本”,小字本又于一九二七年再版。四十一至四十八回又加上后人批注。有艺文书局(台北)影印本。


戚宁本,又称“宁本”、“南图本”、“泽存本(泽存书库藏本)”或“脂宁本”。即南

京图书馆藏戚蓼生序本《石头记》。存八十回。属脂评系统的抄本。有正本对“戚序本”贴改处,“戚宁本”均同“戚沪本”原貌。八十回全,藏南京图书馆。


戚序本所属的四个本子,差异极小,来历又一致,可以看作是一种版本。所以有时提到各本,在行文中用“戚序本”这个总名来合指它们。有时戚本也专指有正本。有些本子,虽然没有戚序,但抄写形式、文字特征与戚本相似,也划入戚本的范围。


戚序本字迹工整,清楚有条,便于阅读,是一种比较完善的脂评系统的流传本。它整理的底本可能不止一种,因此别本残缺之处,皆已补齐。汇集的批语也比较多,有不少是他本所缺的,如第四回回前,批者“请君著眼护官符”一诗,即此本独有。此外,在正文、回目上,也时有特色,值得研究。鲁迅在《中国小说战史略》有关章节中所引的前八十回文字,全用此本,而不取高鄂本。


此本的缺点,是经过整理后,文字不免有改动和失真之处,批语也有不少移动位置,比如把眉批、旁批都改成了双行夹批或回前回后批,并删去了原署的年月、名号,失去了本来的面目。书是过录戚氏原藏之精钞旧本,虽然楷书整齐,但看来抄手的语文水平不高,音讹形误的错别字也有时所见。
王府本简介

王府本,存百二十回,十回一卷,共十二卷。分装四函,函八册,共三十二册。面十八行,行二十字。粉色连史纸钞写。目录页和版心题名《石头记》。赵万里云出自清代某蒙古王府之后人,故称“蒙古王府本”,简称脂蒙本或蒙本。因其第七十一回回末总评一页的背面有“柒爷王爷”之草书,一栗《红楼梦书录》疑出清王府旧藏,故称“清某王府旧藏本”,简称王府本或府本。


王府本前八十回大体同戚本,版式相近,为同祖之本,但无戚序。其前八十回总目及正文用印就的朱丝栏粉色连史纸钞写,每版十八行,行二十字。补配部份系素白纸,每页十八行,行二十四字。书口印有朱色《石头记》书名,下手有手写墨色卷×、×回及每回页码。行款版式均同戚序本。缺第五十七回至第六十二回。后人以程甲本抄配了这六回及后四十回目录、正文,并在全书之首冠以程伟元序。有总目,十回为一卷。然而,每册四回。


王府本也是一个附有脂砚斋批语的本子,回前回后总评亦单占一页,然而从此本开始,各本一律删去所有脂砚斋的名字。它的另一独特之处,在于特有八百三十四条不见于早期脂砚斋评本的评语。这些批语补齐了回前回后总批,又有侧批和双行批。有散文,还有诗、词、曲等

韵文。在第四十一回前的那首七言绝句之下,署名立松轩。立松轩把他的批语写入双行批注,可证王府本的底本为立松轩手抄本。松轩本的底本则有三个,依次为庚辰本、己卯本和杨藏本(皆非今本)。此本前五回文字属于庚辰本。第十六回末,都判与小鬼的调侃世情,己卯本有残文。此本正是己卯本残文的连缀。第五十六回改“时宝钗”为“识宝钗”,即从杨藏本。诸底本经过立松轩的整理和修改。第十七回和第十八回已分开,第十九回有了回目,第二十二回末已补齐,第六十四回,补入一个有批语的稿子,第六十七回亦补入,第八十回也有了回目。——凡此种种,以下各本皆大同小异。如无特殊情况,即不再赘述。王府本的抄写时间颇晚。它的第六十七回据程甲本抄补,用预留纸张,由前八十回抄手之一书写。在总目中,该回与其它各回似为一色笔墨。这说明王府本的过录时间是在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之后。


王府本与戚序本之间,版本的联系很密切。主要表现于二者的行款版式,完全一样。正文的文字倾向,十分接近,它们不仅大量存在与其他各本的共同异文,而且某些特殊的版本现象,诸如衍夺讹误,别体字的出现,都往往相同。脂批,除了王府本独有的行间侧批外,其余的,如回前回后的总批,行中的双行小字批等,文字、条数以及位置等等,都几乎完全相同。此外,还有特有的分回方式,另拟的回目,等等,也都很接近。这一切,都说明了王府本和戚

序本的祖本来源是共同的。


那末,这个共同的祖本,是一个什么样的本子呢?从王府本、戚序本与几个早期的脂评本相校,可以看到它们与庚辰本之间,存在着某种异同兼有的联系。由此表明,王府本与戚序本的这个共同祖本,是在“庚辰本”的基础上,经过一番整理而形成的。但这里所说的“庚辰本”,不是指现在尚存的这个庚辰本,而是指从“已卯庚辰本”到这个庚辰本之间的某一个传抄本。


从总的来说,王府本与戚序本都是属于脂砚斋评本系统的本子。但是,它们都经过了大规模的改动,比起一般的脂本来,失真的情况更为严重一点。所以,从校勘的角度来说,戚序本甚至王府本,都不算是一种最理想、最有价值的本子。


王府本一九六〇、六一年间出现于北京琉璃厂中国书店,即由北京图书馆购藏。一九八八年书目文献出版社(今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出版。

梦稿本简介

又称科文本,脂稿本、杨藏本。杨继振原藏《红楼梦》抄本百廿回,封皮题名曰:《红楼梦稿》。 存百二十回,全。 十回一册。 共十二册。 不分卷。此本在杨继振收藏前,已被人据程乙本涂改。杨继振及其友人于源、秦光第皆以为它是高鹗手定的稿本,故于、秦二人分别为之题签《红楼梦稿》和《红楼梦稿本》;杨继振则在卷首题《红楼梦稿》及“兰墅太史手定《红楼梦稿》百廿卷,内阙四十一至五十卷,据摆字本抄足。继振记。” 又于第七十八回之后,朱笔题“兰墅阅过“四字。”故名“红楼梦稿本”,简称“梦稿本。由于这个本子中有许多涂改,很象是一部手稿。而且,杨本上的旁改文字,又大体是程高本的文字。因此,一些红学家认为,这个本子是高鹗整理程高本印本时所用的底稿本。故称之为“红楼梦稿本”。于是,这个名字就一直为《红楼梦》版本研究者所沿用。


此本前八十回为脂本系统,其中有十五回是据程高本钞配。余六十余回根据一个早期脂本过录后,又用墨笔删改,文字与程高本同。后四十回当据另一个初稿本,后以程高本校改。 故至少有四个底本。红学家们认为并非高鹗“手定《红楼梦稿》”。称杨藏本则免生误解。

原来仅存第八十四回至第一百二十回之目。行款与己卯、庚辰二本不同。每半页十四行,

行三十八字。是开本最大的皇皇巨册。前八十回的底本构成颇复杂。杨本文字一向被认为较早,但因底本有拼凑,删改正文也很厉害,只有残批数条,出现了很晚的迹象。在杨继振收藏之前,有人据程乙本补抄了第二十二回、第五十三回和第一百一十回回首两页。第二十二回、第五十三回和第六十七回系采用程乙本,自然在乾隆五十七年壬子(1792)以后了。到杨断振收藏期间,已颇有残阙,据杨继振的卷首题记,他抄补了其中的第四十一到五十回,由此十回的笔迹,又可查见他还抄补了脱落残损的零星书页共十九页版,其抄补文字同程甲本。以程甲本补足的时间在咸丰五年乙卯(1855)秋月。 这个手抄本。抄得比较马虎,版面、行款等,都不大讲究,比较随意,错别字不少。

此本第七十二回末有“乙丑又云”的题记,“乙丑”为光绪十五年(1889年),故杨继振收藏此本应在光绪十五年之前。

今影印本卷首总目前三页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收藏后根据各回回目抄成,亦非杨本所原有。


梦稿本原为杨继振(字右云)道光己丑年收藏。1959年春发现,归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962年1月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影印出版,定名《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

列藏本简介

列藏本,是苏联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收藏的《石头记》抄本,简称“列藏本”。存七十八回。即一至八十回,中缺第五第六回,第五十一回未完。每两回或三回装订一册,共三十五册。为薄竹纸钞写,原书约在乾嘉间抄成,在嘉道间已破损,当时藏家修补装订时,反折清高宗《御制诗集》第四、第五册的书页作为页间衬纸。道光十二年(1832)由俄国的宗教使团随行人员帕维尔·库尔梁德采夫(Pavel Kurliandtsev)从北京带回俄国。六十年代发现。


此本无题签,无回目。回首第一行顶格题“《石头记》第×回”第十回则题《红楼梦》第十回,第二、三行低一格并列抄写回目,形式同郑藏本。第六十三、六十四、七十二等三回回末题“红楼梦卷×××回终”。每半页八行,行十六、二十、二十四字不等。第十七回和第十八回虽然分开,然而后者尚无回目。第二十二回末至惜春诗谜遂止,而无宝钗之七律诗。第六十四回和第六十七回不缺,前者有总评和独出的标题诗。第七十九回和第八十回未分回。全书的大部份从己卯本和庚辰本,此本有眉批一百一十一条,夹批八十三条,与其他脂本完全不同。有双行夹批八十三条,几乎全部与庚辰本相同。然而也有跟府本、戚本、郑本、杨本、舒

本、梦本有相同母本者。如第七十一回,府本戚本和列本有混入正文批语一条:“人非草木,见此数人,焉得不垂涎称妙。”第二十三回和第二十四回从郑本。第六十四回从杨本。第十六回末秦钟之死的描写从舒本。第六十三回删去芳官改名耶律匈奴和温都里纳情节,则与杨本、梦本相同。第六十七回戚本、梦本与列本有共同底本而比列本文字为晚;梦本回目并列书写,与列本相同。极其特殊的是,前四回和第十七回、十八回,列本依违于己、庚、杨、舒之间。如第四回,杨本独有的标题诗,唯列本有之。列本之底本由多种版本凑合而成,当中有不少晚期抄本,亦经窜改。它又有独出的脂批及非脂批,也是此本的特异之处。其过录时间应与梦觉本、舒序本相当,即在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至乾隆五十四年己酉(1789)之间。府本、杨本成书在程高本之后,但是,列本并非直接从这两个本子抄录来的。此本另有一种特殊批语是接着正文写的,字体也相同, 在起讫处加方括号,并与开头右侧空行小字写有“注”字。出现于第十六,六十三,七十五回。当是过录时误将批语钞作正文,后校对时发现,加以标明。


列藏本现藏苏联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1986年,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

舒序本简介

舒序本又称己酉本、脂舒本,舒元炜序本,简称舒序本或舒本,卷首有舒元炜的序及其弟舒元炳题《沁园春》词,故名。舒元炜,杭州人,其序作于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已酉,亦名已酉本。又因这个本子今归吴晓铃先生收藏,而且仅存四十回,故又名吴藏残本或吴本。

此本原为八十回抄本,总目中原有八十回回目,后被人撕去三页,今存第一至第三十九回和第八十回回目。目录前及每回正文前均题《红楼梦》。后来散佚第四十一回以下部份。每五回一册,共八册。然从抄写者转手的情况看,其底本为每册四回。每半页八行,行二十四字,独与郑本相同。从舒序得知,此本之原藏主为姚玉楝号筠圃者。他曾与当廉使(当保,先后担任河南按察使和直隶按察使——“廉使”为廉访使的简称)并录过八十卷,然遭故散失二十七卷;复借邻家之本,合付抄胥,因成新本。他虽然没有说抄配的到底是哪几回,但是,与它本对校,舒本确是一个拼凑本。其来源尚不止于两部份。它的前五回与庚辰本有相同底本。如第五回,各本:“自较别个不同。”庚、舒改“较”为“觉”。再如第二十七回,甲戌:“得了玉的宜似的。”府、戚:“得了玉的益似的。”列本:“得了玉的济是的。”梦本:“得了玉

的便宜是的。”庚、舒:“得了玉的依似的。”舒序本跟己卯本也有相同底本。如第三十七回,庚、杨:“我宁可不要。”己、舒:“我能可不要。”府本、戚本自第十二回以后与己卯本有共同底本,第二十二回末惜春诗谜以下不缺。舒本此回结尾文字与府本、戚本相同。舒本与杨本、列本、梦本有相同底本。舒序本和庚辰本多有与甲戌本相同之文,但并不早于甲戌本。其总目与各回之分目不尽相同,是此本的特别之处。又有长短不等的增文,最令人疑惑,盖亦抄写者所为。它又几乎是一个白文本。自是晚期抄本无疑。舒元炜序的落款是:“乾隆五十四年岁次屠维作噩且月上浣虎林董园氏舒元炜序并书于金台客舍。”有“元炜”、“董园”印二方。为舒氏作序的原本。其新抄本之告成亦在此时,这是舒序中说得很清楚的。舒序中还提到,舒本八十回付抄的时候,读者中已有一个一百二十回的全本在流传。虽然,舒氏兄弟等人未能见到这个全本,但序中说到“合丰城之剑,完美无难”,成全本很有把握。“全本”的存在,当不是无根据的道听途说,乾隆五十四年六月,即程甲本问世的两年半以前,《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书已经在读者中流传。从这一点看来,《红楼梦》后四十回书的作者究竟是谁,舒本为我们作重新考虑提拱了一条线索。


舒序本为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吴晓铃藏,是现今所知唯一尚由私家收藏的脂系写本。北京图书馆藏有其录副本。已由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影印出版。
郑藏本简介

郑振铎原藏《红楼梦》残抄本两回,第二十三回和第二十四回。一册,共三十一页,无脂评,世称郑藏本。木刻乌丝栏纸工楷抄写,双边。每版十六行,行二十四字。回目双行并列书写。卷首有“晰庵”白文图记,当为原藏者之印鉴。书仅两回,而抄手却为二人,书法颇相似。书口上端题《红楼梦》,而回首则题作《石头记》第×回。纸张无麻性和棉性,无罗纹,系白皮纸,近似开化纸。质地细腻,薄似蝉翼。因此边角残损过甚,全部加衬纸装裱。色灰黄,边缘转黄褐色,上下均有水浸痕迹。所以虽经精心装修,坚挺整饬,但仍给以灰暗陈旧之感。皙庵阴文章朱色较西谛章浅淡。


此本与列藏本、杨藏本有相同底本,而列、杨二本又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如郑本第二十四回“谁要错了这个,就罚他二十两银子的东道,还赶出铺子去”,列、杨无“这个就”三字,而其它各本则无最后一句。再如郑、列、杨此回的结尾,郑本删去了红玉改名小红的原因及其身世遭遇的叙述,改写了小红梦见贾芸的描写,而列、杨二本则无小红的遭遇及梦境。郑本与列本的回目改上下两句为并列书写,与诸本单行直书不同。这特殊款式也反映着它们的版本渊源。列藏本回前题名《石头记》,杨藏本则名曰《红楼梦》。郑藏本虽然兼有二名,其底本显

然为《石头记》。《红楼梦》是此名开始风行的标志,其抄写时间当在梦觉本《红楼梦》之成书,即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前后。此本大段删改正文,削除批语,虽表现出晚期抄本的特征,但从其文字看来,毕竟近于列本和杨本,而且有独特的文字,甚可注意。


蔡义江认为,此本字迹工整美观,却又脱漏讹误极多,是一个典型的坊间本。书贾为谋利而雇人抄写,故有重外观而轻内质的特点。两回书末尾处都有大段删节,特别是将黛玉听《牡丹亭》曲文的情节删去,使“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的回目完全落空,尤能看出是谋利者有意偷工减料。


郑藏本原为郑振铎珍藏. 现藏于国家图书馆分馆。红楼梦农工研究组曾内部影印。另有书目文献出版社影印本(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北京,《古本小说丛刊》)、金坛古籍印刷厂影印本。

梦觉本简介

梦觉主人序本,简称梦觉本或觉本。又称甲辰本、梦本,梦序本,梦叙本,脂梦本,脂晋本。因卷首有序一篇,序末云“甲辰岁菊月中浣梦觉主人识”,故名甲辰本或梦本。梦觉主人是谁,序中没有任何线索可寻。迄今也没有发现什么文字资料。又因这个本子是一九五三年在山西发现,所以又有人称它为脂晋本。


梦觉本,共八十回,写本,分装八函,每函五册,每册两回,书名题《红楼梦》,目录前、正文前及书口均题《红楼梦》。全书以白纸朱丝栏工楷精抄,前数回书法有隶意,正文每面九行,行二十一字。全书尚留存少量脂批,主要是双行墨笔夹批,计二百三十余条。绝大多数在前四十回,第一回尤多,达八十八条。后四十回仅见第六十四回一条。无眉批和旁批,第一、二回前有总评,均低正文一格抄写。此本仅有,


此本第四十九回回前总评曰“原本评注过多,未免旁杂,反扰正文。今删去,以俟观者凝思入妙,愈显作者之灵机耳。”故此本中脂批为大量删弃。


郑庆山认为,从全体上看,它非常接近己卯本和庚辰本。如第十六回末,己卯本都判的话残缺,梦觉本即将其毅然舍去。第二十二回庚辰本止于惜春诗谜,附宝钗七律诗。梦觉本无惜

春诗谜,把此七律移给黛玉,另替宝钗、宝玉各补一诗。随即写贾政佯作不知,夜阑席散,戛然而止。如此窜改杜撰草率收场,皆因所据底本只有残文而已。第九回则与舒序本有相同底本,如改“塾掌”、“塾长”为“塾师”,而且舒序本文字有早于梦觉本的倾向。再如第十二回,两本改“太虚幻境”为“太虚元境”。第六十三回,杨、列、梦、程四本删节了芳官所唱《赏花时》曲子词,只保留了首二句。第六十七回梦觉本与列藏本同源,如“平儿见凤姐淌着”列、梦讹作“平儿见凤姐渗着”。第六十四回与府本、戚本相近。梦觉本也有它的特色,如有独出的尾联及绝句。此本第十九回前的总评主张删弃原本批语,但却自撰了少量批语。第十九回前的批语仍然很多,第十九回后也并未删削净尽。梦觉本序言的落款是:“甲辰岁菊月中浣梦觉主人识。”故原抄本即当抄于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之前。今本为甲辰本的过录本。


甲辰本在1953年出现于山西,曾藏于山西文物局,后归北京图书馆。1989年有书目文献出版社影印出版。

靖藏本简介

因扬州靖靖应鵾所藏而得名,简称靖本,题《石头记》。一九五九年由南京毛国瑶发现,为藏乾隆时的抄本。一九六四年尚在,以后迷失不知下落。

据目验者毛国瑶回忆,此本未标书名,亦无序文,中缝亦无页码。初称《红楼梦》,嗣后也有称《石头记》者。原有八十回,存十九册,蓝纸封面。钤有“拙生藏书”和“明远堂”篆文图章。一九五九年发现时,已分十厚册装订,缺失第二十八回和第二十九回,第三十回尾部残失三页。实存七十七回有余。竹纸抄写,抄手不止一人,字迹尚工整,而不及有正本。每页行数及每行字数未察。有三十九回为白文本。“明远堂”系靖氏堂名。靖应鵾祖籍辽阳,旗人。始迁江都,乾嘉之际移居扬州,清末自扬州迁南京。一九六四年发觉靖本迷失。现存毛国瑶抄录的有正本所无批语一百五十条。从批语所附正文看,靖本不缺僧道与石头对话那四百余字,与甲戌本相当。

原书有三十五回全无批语,其他各回则附大量朱墨批语。书的封面下原有“夕葵书屋石头记卷一”字样纸条。夕葵书屋是《熙朝雅颂集》(其中选有敦诚、敦敏有关曹雪芹的诗)的主要编纂者、乾隆时著名文士吴鼐的书斋名。

书发现之初,毛国瑶曾将此本与戚本作了对勘,摘录戚本中所无的批语一百五十条。后来,将它发表在南京师范学院《文教资料简报》一九七四年八、九月号上,并撰文介绍。此外,《文物》一九七三年第二期周汝昌《〈红楼梦〉及曹雪芹有关文物叙录一束》一文中也曾介绍这个脂本,并校读、解说了其中的部分批语。

毛氏所忆《红楼梦曲》中有“箕裘颓堕皆荣玉”之文,“荣玉”,己卯本作“荣王”,杨藏本作“莹玉”,靖本从己卯本。存第二十二回畸笏丁亥夏批语:“此回未补成而芹逝矣,叹叹!”复近于庚辰本。第三回《西江月》词,靖本“贫时那耐凄凉”,杨本“贫穷那耐凄凉”,戚本“贫时难耐凄凉”,靖本依违于杨本、戚本之间。

第六十七回有四条批语,亦为此本所独有。与它本互证,这两回都是作者原稿。底本虽系拼配,然其宝贵可知。经比较分疏,靖本批语应为一百六十条。这些批语有的为此本所原有,亦有从它本过录者,朱墨杂出,颠倒错乱,难以寻读,以至无从考得其致乱之由。但对批者、作者、原稿和佚稿提供了许多珍贵资料。批语经人作了提要式删改,不见脂砚斋之名,值得注意。其中有立松轩“旺族都中吾首门”诗(亦见于戚本)和戊子孟夏之长批,他或者曾是此本底本的早期收藏者。果然如此,其抄录时间即在戊子(乾隆三十三年,1768)之后了。三年后,

辛卯冬日畸笏有批语。八年后,“丙申三月录”存曹寅题《楝亭夜话图》改稿于此本。丙申(乾隆四十一年,1776)即其抄写时间的下限。


此本保存了很多不见于他本的朱墨批,其中有些极为重要。如二十二回畸笏叟所加的“不数年,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皆相继别去”的批语,廓清了脂砚斋就是曹雪芹自己,脂砚斋与畸笏叟同是一人、脂砚斋即小说中的史湘云等等的错误说法。第十三回的批语,使我们知道那个命作者把初稿中写秦可卿丑事的文字删去的人就是畸笏叟。此外,批语还提供了许多以前不

知道的八十回之后的佚稿情节。如妙玉流落瓜洲渡口,屈从于人;刘姥姥与在狱神庙的凤姐相逢,巧姐因而得以“遇难成祥,逢凶化吉”;贾芸仗义探庵;黛玉之死回目叫《证前缘》,后来宝玉曾写过象《芙蓉诔》那样的“诸文”来悼念她等等,对研究曹雪芹的创作思想都极有价值。只是,这些批语文字错乱讹误较甚,有些竟难以寻读。


近年来靖本颇引起红学研究者的注意,但是,这个本子始终未露面,据传已经迷失。因此,它的庐山真面目迄未真正为读者所知。


前几年,传抄出靖本的若干条脂批,也颇给人以真真假假的感觉。因为,两次传抄,内容有出入,虽然传抄者对此曾有所说明,但仍有颇为费解的地方。而且,其中某些脂批的文字,

杂乱得没有章法。在一般情况下,或错简,或抄讹,总是有一定的规律,但现在却象检好的铅字散乱后随意排列而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也殊难索解。


从某些迹象看,这个本子的存在,大约是没什么问题的。不过,这个本子迄未露面,未能作研究,它的版本价值究竟如何,尚无法下何种判断。对于这个本子,目前只能是知道有这回事而已,其他,则无从再赞一语。
发表于 2010-3-21 23: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请大家牢记南瓜园网址 www.nan2008.com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瓜园

GMT+8, 2024-12-28 19:52 , Processed in 0.09324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