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06|回复: 0

“宅腐时代”的英剧潮:关于英剧的非典型指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10 13: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T狂人》中的Moss、Jen和Roy(从左到右)个个都是不动声色的搞笑高手



1999年的《屋事生非》,充满对电影、漫画以及音乐等流行文化的致敬桥段



《神秘博士》从1963年一直拍到今天,主演已经换过10个



梅林和亚瑟之间暧昧的主仆关系让网友津津乐道

  专题策划/撰文 黄文浩

  《生活大爆炸》看完那阵,Toby一下子觉得生活没了目标,彷徨间有人推荐了一部《IT狂人》,皆因两者都是Geek/Nerd的故事,智商超群的宅男在为人处世方面往往都是白痴,对技术一窍不通的女性则有不错的社交能力,二者相遇必有一囧。很快Toby发现,英国人外表严肃,但实际上却恶搞无极限,“原来《生活大爆炸》很好笑,但《IT狂人》实在才是让人喷饭级的作品”。

  以前Emma喜欢看《绯闻女孩》,她是个中意时尚潮流的女孩,当然也知道时尚界的英伦风已嗖嗖地刮了好多年。起初她看《皮囊》,是想学下英国年轻人的穿衣打扮,不料从此深陷那群英伦少年的青春,“原来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精致的皮囊中,彼此依偎,靠亲肤取暖的方式,来慰藉迷乱而孤独的青春”,每一个男孩女孩,都是鲜活而不可复制的存在。

  今年的美剧空档期,《神探夏洛克》在网上成为最热的电视剧,Kino最初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把福尔摩斯的故事搬到现代固然创意十足,但习惯看《犯罪心理》和《CSI》的他觉得剧中的探案部分实在简陋,直到朋友在MSN上告诉他:“你看错方向了!”原来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福尔摩斯和华生之间的“基情”火花才是剧集的卖点所在,“你没看在剧集片尾,华生在泳池边羞涩地说,你这样扒我的衣服,别人看到会说闲话的吗?”

  ……

  多数人接触英剧,大抵都经历过以上类似的转折,如同在铺天盖地的麦当劳和肯德基中突然发现了一家精致的小餐厅,菜谱上提供的食物出乎想象的丰富,且样样都需要慢工细活精致打造。时至今日,很多人还在将英剧同优雅、人文、古典画上等号,这个印象并非错误,但远远称不上全面,因为英剧的多样性已经超过了你的想象,而剧中的现代意识和大胆程度,在某种程度上比美剧更加与时俱进,甚至反因意识超前、喜走极端、重口味,而在海外一度只能受到小众追捧。

  但随着《神探夏洛克》、《IT狂人》、《皮囊》等剧的走红,有人问,为什么没能早点“发现英剧”?是什么一时间将英剧从小众爱好变成了全民热议的焦点?英剧在很长时间存在于在美剧的阴影下,甚至要等美剧翻拍后才借机走向国外。的确,美剧的价值观更符合大众思维,该紧张时候紧张,该笑时候笑,该煽情时候也绝不手软,多产规矩和优秀的大众之作;而英剧则像为特定群体量身定做一般,无论你是宅男腐女还是时尚青年,是“笑点很奇怪”小组还是“贱嘴巴俱乐部”的成员,都能找到心水之作。另外,英剧不屑温暖,没空煽情,只要需要,便可将主流道德和价值观统统抛到九霄云外,傲慢与自信到了一定程度,对人对己都毫不留情,思维方式天马行空,体现出一种强烈的个体意识的外在展示,其实又在某种程度上,与如今网络观众的性格和趣味不谋而合。

  因此,英剧潮的袭来,自有其必然的一面,它实际上代表着观众的一种审美趋向的改变,当冷笑话、性取向、宅男等成为最Top的话题,当追求个性和Life Style成为新一代观众们的生活目标,英剧就在这“宅腐时代”迎来了别样的春天。

  英剧之宅

  推荐作:《屋事生非》、《IT狂人》、《神秘博士》

  适合网络族群:宅男群

  “宅”即日语中的“otaku”,在欧美的近义词则是“geek”或“nerd”,当然,因为社会环境的不同,二者的具体表现也有所区别。如果说《电车男》代表的日式宅已深入人心,那么CBS的《生活大爆炸》将美国宅男的生活搬上荧屏,并在国内受到的热烈追捧,则证明不光是日式宅,欧美宅在中国也有很大市场。

  实际上,英国在“宅剧”方面的确具有超前意识,1999年的《屋事生非》就是英式“宅剧”的经典之作。古怪漫画家Tim和无业作家Daisy假冒夫妻租到一套公寓,故事就围绕着他俩的生活和微妙发展的关系展开起来。《屋事生非》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独特的视觉风格和对流行文化的频繁引用,剧中充满对Cult片、漫画、游戏、音乐的致敬,所有出现的漫画家、乐队、主人公玩的游戏和习惯动作都能找到出处,这些趣味十足的宅男特色使得该剧不仅在英国本土赢得大量粉丝,还得到了美国鬼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强烈推荐。

  而如今最红的英式宅剧《IT狂人》,则常常被拿来和《生活大爆炸》做比较,但如果你看过前者,恐怕要对宅男思维的不按常理出牌做出新的理解了。《IT狂人》绝对是一部能让人笑到癫狂的英剧,和《生活大爆炸》中的高智商宅人相比,他们是更接近生活的宅。Roy和Moss两个电脑狂人困在写字楼地下室的IT部门,和Jen这个笑起来有些疯颠的英国女人共事,前两者每天要对着电话的另一端重复无数次“你试过重启电脑么”,后者的唯一电脑特长只是“双击鼠标”。《IT狂人》调侃的范围相当广泛,从打击盗版、禁烟,到iPhone、facebook(片中恶搞为friendface)等,更多的还有两个宅男意图融入普通人生活所发生的笑料,如Roy在同性恋音乐会上假扮残疾人、Moss学爱看足球的纯爷们儿说话等桥段都已经被列入经典。

  实际上,英剧不仅满足于表现宅文化上,有些剧集本身也成为了宅文化的经典,最长寿的科幻剧《神秘博士》早在1963年11月首次登场,多年来受欢迎程度一直不减,还带出了《火炬木小组》这样的衍生剧集,绝不下于《星际迷航》在美国的地位。像博士那样和其他星球的同伴漫步宇宙,抗击压迫,智取邪恶的外星杀手,让宇宙成为一个和平的充满生机的地方,绝对是每个英式宅男内心有过的一大梦想。

  英剧之腐

  推荐作:《神探夏洛克》、《我欲为人》、《梅林传奇》

  适合网络族群:腐女群、宅腐小组

  英剧中的同性情结早在近年来“腐女文化”盛行前已经存在,对于这种从不被点破的暧昧关系,上世纪80年代的经典英剧《故园风雨后》中曾有这样一番描绘:“这种友谊是一种爱,在孩子们还不懂得它的意义的时候,它就已经产生了,在英国,这种爱来得更迟一些,在快长大成人时才产生。”换言之,这种情结常常是在无意识中产生的,而并非以相爱为目的。自然,这种关系给了广大女性观众很大的幻想空间,有网友谈起追英国“腐剧”的理由:“我不希望看到什么爱情,只看他们两人就可以了。”

  英剧对拿捏同性间的暧昧关系得心应手,已经到了让“腐女”们欲罢不能的地步。在今夏最热的BBC电视剧《神探夏洛克》中,福尔摩斯与华生之间的“基情”火花便无处不在,不但房东太太对他们的关系不止一次表示怀疑(询问他们是要一间还是两间卧室,暗示他们同性恋在英国已经可以结婚),两人一起上餐厅也被老板误认是在约会;连角色自己也常拿暧昧关系说事,华生追问福尔摩斯是否有男朋友,两个人单独在泳池边的时候还怕“别人会说闲话”,编剧的立场相当鲜明:制造“闲话”就是我们的终极目的。

  英国人擅长在传统人物设置中发展新的关系,也常常让观众们乐不可支,央视今年引进热播的《梅林传奇》在BBC已经播出3季,虽然奇幻题材本身很是吸引,但也不乏批评该剧制作简陋,特技粗糙的声音。不过翻开网上的讨论帖,才知道此剧的亮点是在于梅林和亚瑟间的暧昧关系。传统亚瑟王传说中的梅林本是一个老头,在剧中却摇身一变,成为笑容青涩的翩翩少年,作为贴身男仆,为王子赴汤蹈火,而另一方面,亚瑟也为了救他甘愿孤身犯险,这真是中世纪单纯的主仆关系?网友可不愿这么想。

  至于BBC去年推出的另一部剧集《我欲为人》,则以吸血鬼,狼人跟幽灵三个角色为主角。狼人跟吸血鬼两个男生住在一起,相依为命,不惜为对方而死,惹得不少人拿他们的关系说笑,再加上饰演乔治的拉塞尔·托维 是个出柜的同性恋,一时也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大事件。虽然在剧中他们各自有自己喜欢的女孩,但却阻止不了观众的想象力,连英国的著名同性恋杂志《GT》也请来主角登上封面。

  实际上,除了人物关系的暧昧设置,英剧在选角方面似乎也有些偏心,男主角通常都是美男一个,偏偏女主角却与其不相匹配,大牙缝、大鼻子之类的形象经常出现,反是主角身边的男性友人个个鲜亮无比,这样一来,女观众更愿意对他们的关系想入非非了。


英剧之冷

  推荐作:《办公室》、《布莱克书店》

  适合网络族群:笑点很奇怪小组、我们都爱冷笑话小组

  在讲冷笑话已经成为网友必备能力的今天,看英剧绝对是提升“冷功”的必要途径。与美剧大张旗鼓的搞笑方式不同,英剧的笑点常常很冷,讲笑的人基本上面无表情,也从不给人停顿思索的时间,谐音、双关等笑话则要求观众对英语和英国风俗有一定了解,因此,看懂英剧中的冷笑话,绝对是一件考脑力而又有成就感的事。

  英剧善于从最普通的生活中寻找笑点,剧中常常是一班人在自顾自地谈话、生活、工作,一如后来被改编成美剧的经典喜剧《办公室》,沉闷枯燥的办公室、面目可憎的同事、自作聪明的老板,像极了白领生活中最普通不过的场景,而观众则像个有偷窥癖的邻居,在一旁被他们突如其来的言语逗得哈哈大笑。同期的《布莱克书店》则是近几年才开始受到国内网友热捧,相对枯燥的办公室背景,剧中有着二手书店这个伦敦独特的文化风景为舞台,懒惰成性又尖酸刻薄的书店老板Bernard以及每天都在辞职的店员Manny,一个是愤世嫉俗和沉沦不羁的天然结合,一个则是绝对的神经质和冷静狂,二者虽是喜剧交锋,编剧却做足了文本互涉的功夫,从莎士比亚到Cult片,各种隐喻让人眼花缭乱,充满洞悉现实的嘲讽和随性。

  店主Bernard恨不得所有客人死光,因为进新书简直是麻烦透顶的事,店里脏到戴着白手套在空气中挥一挥手指头都能变黑。《布莱克书店》虽以书店为背景,但里面却没有虚假的温馨与做作的小资,自顾自我的冷幽默无处不在。Bernard和Manny偷喝了朋友家的敬献给教皇的葡萄酒,醒过来后慌乱中用树叶和一堆乱七八糟的液体充数过关,结果竟在无意中毒死了教皇,而当观众以为Bernard翻开报纸看到头版教皇去世的新闻会大感震惊时,Bernard却突然惊叹道:“啊,今天19号,是我的生日耶!”

  英剧的冷幽默就是如此自我,远没有美剧那么亲民,但它常常提供丰富的背景,又足够你用很长时间来回味,《布莱克书店》里的笑话不少便来自狄更斯的小说、莎士比亚的喜剧,另一方面,剧中人物却鲜有一副高姿态示人,在这里没有人看上去像正常的知识分子,什么优越感,什么身份与学识,一切都不过在扯淡。生活的本质就是如此,为什么我们不能以冷幽默点看待人生呢?就像当下流行的FML网站,每天有无数网友守在上面,乐此不彼地围观陌生人自爆各种糗事,一时兴起再猜想下背后的延伸八卦,观众围观英式冷幽默的心态亦是如此。

  英剧之贱

  推荐作:《是的,大臣!》、《是的,首相!》、《黑爵士》、《小不列颠》

  适合网络族群:贱嘴巴俱乐部、越贱越红小组

  没错,英国人几乎天生就有种闷骚刻薄劲,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嘴贱”,看他们一本正经,绞尽脑汁又假装毫不在乎,轻声从唇齿间流出的挖苦讽刺的句子,本身就是一部戏剧。英剧中的人物喜欢拿自己开涮,在辛辣的讽刺背后蕴含深刻的反思,《是的,大臣!》和《是的,首相!》这两部姐妹电视剧,虽然距离首播已有30年时间,但今天看来仍然深刻,足见当中的讽刺力道是多么深刻入骨。

  《是的,大臣!》牵涉到英国的政治体制中政客文官之间的斗争,几个主人公个性鲜明,大臣外强中干、虚荣胆小,老文官老奸巨滑、狡黠世故。剧中对政治的讽刺常让人拍案叫绝,如谈到英国外交,台词说道:“英国500年来一贯的外交政策,就是创造一个分裂的欧洲。过去我们和荷兰联手打西班牙,和德国联手打法国,和法国意大利联手打德国,和法国联手打德国意大利。分而治之过去有效,现在也是如此。我们得分裂欧共体,在外面分裂不了,就加入欧共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英剧“嘴贱”,连国家和政府也逃不了被讽刺的命运,但英国人对“嘴贱”的宽容,则更像是一种绅士精神的延续。当年《是的,大臣!》播出了之后,撒切尔夫人非但没有生气,还亲自参与其中演出了一个片段,你讽刺我的政府,我禁不了你的戏,但我还能够利用你增加影响力,这种传统绅士对待讽刺的态度,给了英剧“贱”下去的天然土壤。

  但如果说《是的,大臣!》在耍贱之外还存在一丝绅士的优雅的话,那么多年后的讽刺剧集《小不列颠》的主角简直就是两个疯子。《小不列颠》是绝对的重口味作品,马特·卢卡斯和大卫·威廉姆斯身兼双职,既是创作者又是主演,在剧中以精湛演技,夸张地演绎英国社会的人间百态:首相助理、异装癖、苏格兰人、减肥者、假残疾人、教师、学生……至贱的搞笑桥段令该剧大获成功,后来还走向美国,推出了极尽嘲笑美国之能事的《小不列颠大美利坚》。

  事实上,英国人对幽默的定义比许多国家更加宽泛,更加包容,因此这种搞笑的“嘴贱”对外国人来说也许太过讽刺、太具攻击性,不理解为什么他们那么喜欢自我贬低。但其实,英剧的“贱”经过了复杂的思考,更像是高级幽默与低级恶搞的完美结合体,看的时候觉得无比夸张,细想起来又分明是对生活的精确写照,而一边痛揭自己民族的所有缺点,一边还一言一行饱含骄傲,这更是出于一种难得的文化自信。

  英剧之颓

  推荐作:《皮囊》

  适合网络族群:英伦范小组

  高贵优雅和颓废疯狂往往只隔了一层纱,英伦末代贵族的颓废,在《故园风雨后》中的塞巴斯蒂安身上得到了最完整和最让人心痛的诠释,当年塞巴斯蒂安不离手的泰迪熊Aloysius,一度也成为英伦中产阶级男士们热捧潮流玩具。时至今日,英剧依然在颓废中创造着时尚。网上流行的“英伦范”,即所谓英伦风格的服饰,叛逆、混搭、简便、一身格子,传统与反叛并存,似乎衣物上身便是英伦气质,但从根本来讲,英伦气质应是一种绅士式的颓,一种冷淡的内在外散出的强烈的个体意识,不好好煲上几部英国青春剧,其实很难理解“英伦范”的真正意义。

  似乎所有英伦少年都会和“颓”划上等号,在《皮囊》的海报上,男男女女衣衫不整交织在一起,而近看这些看似玩世不恭的脸,却又一张张无比稚嫩,未经风霜。比起崇尚阳光、向上、乐观的美剧主题,英剧更喜欢用夸张阴郁甚至残酷的手法来反映主旨。《皮囊》虽算是一部青春偶像剧,但相比《橘子郡男孩》、《绯闻女孩》等的乱交故事,它更倾向展示当代的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精神世界的种种问题。

  《皮囊》曾被定义为《猜火车》的电视剧版,一群迷恋酒精、药物、音乐和Party的少男少女,他们的骨子流淌着年轻的热情和不安,他们爱自己超过爱父母,爱朋友超过爱老师,爱出风头,爱无事生非,爱嫉妒,爱争吵,爱粗口,爱热闹,爱迷幻,爱整蛊,爱折腾,爱酒精,爱得死去活来,爱得不要明天,总之,青春就是不风魔,不成活。

  但与日系的残酷青春又不同,至幻的生活之外,在厕所里,他们读的是保尔·萨特的《恶心》,卧室墙壁上贴的是安东尼奥尼和费里尼电影的海报,耳机里听的是深沉忧伤的英伦摇滚,Tony的小夹克,Cassie的绿衣服白裙,Sid那件会叫“attack”的狗头T恤,也是专属他们的符号。《皮囊》中的颓,代表一种年轻一代对“Life Style”的追求,但这种真正的“英伦范”,恐怕却不是每个观众在现实中都能玩得起。

  “宅腐”最爱

  10年10个英剧新经典人物

  Tony

  饰演者:尼古拉斯·霍尔特

  出自剧集:《皮囊》

  上榜理由:Tony在英剧迷中几乎可以上升为英伦少年的代名词,对这个英俊、不羁、颓废、文艺的万人迷来说,爱只是一个实践中的概念,不需要遵从世俗约束,他看上去可以随意伤害别人,实际上却比任何人都更脆弱。

  福尔摩斯

  饰演者: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出自剧集:《神探夏洛克》

  上榜理由:能打会说,反应奇快,洞察力惊人,出言不逊,埋怨别人“整条街的智商都被你拉低了”,但却对华生在博客上大爆诸如“福尔摩斯不知道地球是绕着太阳转”这样的生活八卦无可奈何——讨贱又讨喜。

  Roy、Moss和Jen

  饰演者:克里斯·奥多德、理查德·阿尤阿德、凯瑟琳·帕金森  出自剧集:《IT狂人》

  上榜理由:Roy为把妹装残疾人,鼓励办公室美眉拍慈善写真日历,但每次的结果都事与愿违;Moss背小背包在公园被人欺负,第四季却露出游戏天才的王者风范;死要面子的Jen坚持穿超小码高跟鞋,面对客户说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意思的“意大利语”……虽然性格不同,但Roy、Moss和Jen的搞笑程度绝对势均力敌。

  Michael Stone

  饰演者:阿德里安·莱斯特

  出自剧集:《飞天大盗》

  上榜理由:作为六人诈骗团伙的头头,外表儒雅,智商惊人,表面做事随意,其实每一步都经过精确计划,每个变数都考虑周全。在屡遇变故的绝望时刻,他微微一笑,呈出事先安排好的B计划,还能有比这更有理性美感的时刻么。

  Bernard Black

  饰演者:迪兰·莫兰

  出自剧集:《布莱克书店》

  上榜理由:他也许是世界上最荒唐的书店店主,成天衣冠不整,烟酒不离,对顾客态度恶劣,打烊的时间也随心所欲,想关门就随时把顾客往外赶,这样愤世嫉俗和沉沦不羁天然结合的书店老板,怎能不让人膜拜。

  梅林

  饰演者:科林·摩根

  出自剧集:《梅林传奇》

  上榜理由:白发苍苍的老者变成初出茅庐的少年,梅林的每次默默奉献,亚瑟的每次欲迎还拒,让女观众们看得心花露放。不过近来演员的暴瘦也引起了观众的抗议:“梅林能不能多吃点肉啊,瘦得脸颊都凹进去了,太寒碜了。”

  Jack Harkness

  饰演者:约翰·巴罗曼

  出自剧集:《火炬木小组》

  上榜理由:作为《神秘博士》的衍生剧,双性恋角色Jack升级成为男主角,带动剧中情感纠葛完全走向无性别时代,以至于有剧迷为Jack正名:“实际上他并不是双性恋,而是可以恋上任何他她……还有它(性别不明的外星人)。”

  Sam Tyler

  饰演者:约翰·西姆

  出自剧集:《火星生活》

  上榜理由:曼城警探在办案中被车撞倒在地,从昏迷中醒来后发现自己的车变成了30年前的款式,原来他已经穿越回到了1973年,也许现代的英国警察的逻辑和条理把生活禁锢在了条条框框里,旧时代的激情才更显珍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请大家牢记南瓜园网址 www.nan2008.com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瓜园

GMT+8, 2024-11-18 17:10 , Processed in 0.11406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