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郑琳
经过几天“闭关”,人人影视的网站终于恢复了。在YYets字幕组推出大学公开课程以后,这个论坛瞬间被全国的主流媒体关注。出于对大学公开课项目本身的兴趣,本报记者报名应征了课程翻译,经过几轮考试后顺利成为大学公开课翻译成员,在一周学习工作后深刻体会到这个组织的“伟大”。
我过关斩将成了“字幕组”
成为字幕组翻译需要经过层层考验。首先,申请人要填写一张个人信息表,除了写明自己的英文能力、电脑操作水平以外,也要充分表明参加字幕组的心态。人人影视字幕组的成员都是“活雷锋”型义工,抱有商业目的的“动机不纯”者会在一开始就被淘汰。
经过管理员的删选后就是初选考试。“试题”是以Email形式发给应试者的,内容简单:在4天内翻译一段长约10分钟的美剧视频,并按照要求做成srt格式的字幕文件。
考试用的美剧并不是热门剧,想要在网络茫茫剧集中找到那10分钟的片段“作弊”是很困难的。除了翻译能力之外,初试还要考验应试者对字幕软件的操作能力。考卷里提供了人人影视自行开发的字幕软件操作方法及详尽教程,要求应试者在1天内学会所有规矩。
记者花了2天时间做完第一轮测试,在第4天接到了“录取通知书”,加入新人QQ群参加培训。
大学公开课翻译新人群里汇集了各大课程的“总监”们,指导每天不断涌入的新人。新人群会由管理者每月定期清理,逾期没有通过新人考试的就会被淘汰出群。新人面对的第二轮考试即是耶鲁大学公开课的翻译。每个新人都可以自愿选报两门课程,并对指定课程进行片段翻译。不过,某些专业课程都只招收本专业的翻译者。
记者注意到,指定考试段落几乎都已经是在网络上公开发布过的课程片段,应试者完全有机会“作弊”。不过字幕组特意在“考卷”里注明:“相信大家会自觉不参考已发成品的翻译,这是基本的学术素养,如果发现抄袭直接踢群”。
于是又经过2天努力,记者顺利通过考试,正式成为人人影视字幕组大学公开课翻译组成员。
我很高兴被人叫做“翻翻”
进入公开课翻译组,仿佛来到一个新天地。经过几天了解,记者体会到人人影视字幕组庞大的组织仿佛一个结构严谨的“蜂巢”,每个翻译人员就像其中的“工蜂”。在字幕组,普通的翻译人员被亲切地叫做“翻翻”。
仅大学公开课翻译组的QQ总群就有180多名“翻翻”,绝大多数成员是高校大学生和研究生,不少是在海外留学的。
每一课的字幕制作都遵循流水线操作,首先由专门负责时间轴的工作人员对英文字幕进行分轴,然后由课程总监进行任务分配,通常一节课会被分成若干个段落由不同的“翻翻”进行初译,合并以后交给校对人员进行两轮校对,接着送给压制组进行视频压制,最后发布到网络上供大众分享。
在翻译组中,校对人员通常是比较资深、专业的“翻翻”,课程总监也会参与校对。很多敬业的校对除了完成本职外,还时常整理翻译心得。例如《古希腊简史》的校对给每一课都做了一份详尽的PDF格式的校对笔记,从历史背景到语源学知识,再附上地图,简直像教材。
碰到学术性强的难题,“翻翻”们都会到翻译总群中切磋,这个总群每天都像在开学术讨论会。某次碰到翻译古希腊诗人梭伦的一首名不见经传的诗歌,各门课程的“翻翻”争论了一个下午,为一个词的含义旁征博引,又为了翻出诗歌的美感绞尽脑汁,有人还亮出古文功底,把希腊古诗翻成了诗经风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