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七集现实题材大戏《永不回头》目前正在央视八套热播。就在剧中人物情感征服观众的同时,《永不回头》也引发了如何正确对待刑释人员这一边缘人群,如何引导他们回归社会的大范围争议。
作为国内首部反映刑释人员生存状况的影视作品,《永不回头》揭秘了刑释人员的生活和情感状态,为观众了解刑释人员这一类特殊群体打开了一扇通透的窗口,勾起观众强烈的好奇心,再加上李保田、闫妮、姜武、林继东等实力派演员的倾情演绎,《永不回头》在世界杯期间依然能够大热荧屏,网上同步播出时收获的好评率甚至远远超过了备受关注的新《三国》。
争议之一:普通人的“有色眼镜”是刑释人员回归社会的最大阻碍
对于刑释人员,大多数人是陌生而疏远的。监狱的高墙,隔断的不仅仅是犯人与社会的沟通,同时也是“坏人”与“好人”最鲜明界限。在大多数眼中,刑释人员往往是一种潜在危险,不如避而远之的好。而对于刑释人员而言,因为上述原因,重回社会之时很难得到社会各方的接纳。到底该如何对待刑释人员?社会各界应各自扮演什么角色?刑释人员又该怎样重新拾起失去的尊严,争取重生的机会?这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回避不掉的问题。而电视剧《永不回头》率先提出诸多问题,并在短时间内赢得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共鸣。《永不回头》中,主要讲述了刘常明(李保田饰)、王朝东(姜武饰)、安浩天(林继东饰)等老中青三代刑释人员在亲情、爱情、友情的召唤下,艰难实现自我救赎,重新回归社会的故事。在剧中,真实呈现出了刑释人员重新踏入社会的迷茫、脆弱、渴望,以及在他们身上某些劣习,他们在上进与堕落之间的两难挣扎。
不得不说,对于这几个人的最终结局,《永不回头》采取了最温情也最理想的方式,即用关爱与包容感化,还有自我行动自觉来实现自我救赎。可以说,无论是刘常明、王朝东还是安浩天都是幸运的,在从监狱回归社会的过程中,至始至终有亲人明里暗里提供帮助:刘常明有女儿、外孙的精神寄托,王朝东有妻子何丽萍(闫妮饰)在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林继东有舅舅的容忍……正是家庭、朋友不离不弃的期盼、关心给支撑着他们有勇气、有毅力前行下去,而且社会上的关怀与接纳也给他们重生提供了最宽容的社会环境。在各方的支持下,他们还能开起修理厂,享受踏实的生活。倘使,在社会中人们依旧对他们充满敌意,漠视或者防备,甚至连起码的机会都不给的话,如何让他们鼓起勇气走向生活正道?隐藏在身上的“恶之花”也会随时悄然萌动。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比如某新闻中提到的:张某因年少轻狂,聚众斗殴伤人,进了监狱。张某本性不坏,而且在监狱的时间也不算长,出狱后,打算痛改前非,结果一切却因进过监狱的污点改变了。不仅失去了继续求学的机会,找工作也到处碰壁。也许是破罐子破摔,他变得更加狂妄不羁,也成了彻头彻尾的地痞流氓,进出监狱已经是常事。如果当初大家能宽容对待他,真心相信他一次,或许他会是另一番人生。可以说,普通人的“有色眼镜”是刑释人员回归社会的最大阻碍,因为它打击的恰恰是这一群人最脆弱的内心。
争议之二:一些刑释人员也该反思自己的“霸气”行为,否则让人很难包容
当然,除了社会必须给予关爱与宽容外,刑释人员自己也该反思自己的行为,积极争取向上,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正如剧中最年少的安浩天,最开始固执、血性,即使舅舅的包容给了他生存的空间,但他依旧叛逆行事,依旧打架滋事,当然会让家人渐渐失望。当后来,在爱情的感召下,安浩天才被唤起了内心的上进,才加快了回归社会的步伐,并有了全新的人生。可以想象,如果安浩天从根本上就拒绝向上,即使多大力量也挽救不了他的堕落。
还有,不得不说说姜武演的那个王朝东,出狱之后,动不动就打人,就这样的人,让社会、让周围的亲朋如何去包容,如何去接纳。所以,当我们要求社会的包容与接纳时,刑释人员自己也该自觉反思,毕竟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掌舵,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应该通过自省,赢得社会最大限度的信任与支持。其实刑释人员回归社会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诸如湘潭某刑释人员,通过自食其力,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还积极帮助弱小,赢得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以及家人的尊重,荣获区先进个人称号。同样的,在四川彭山县,曾经抢劫两度入狱的李元(化名)幡然醒悟,在家人支持下,开了一家饭店,而且饭店员工从老板到洗碗工都是“清一色”的刑释人员,带动着狱友们实现重生。饭店因而被彭山县司法和劳动保障部门命名为“安置帮教基地”,李元也实现了自我人生价值。
综观全剧,《永不回头》最感动人心的地方在于真情实感,真实揭示一类人群的生存状态,不含蓄不夸张,不虚美不隐恶,同时也给大家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对于边缘人群如何回归社会的话题,《永不回头》无疑提出了多种思考,同时也深深刺激了各方的神经,给社会各方带来了深深的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