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79|回复: 0

你被骗了没有?IT界十大经典谎言全揭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12 01: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OP10:电脑中辐射最大的是键盘?
相信有不少朋友都看过一个叫做“流言终结者”的节目吧,北京电视台每个周日的晚上都会转播国外的这个节目,节目里有两个主人公,主要是针对古往今来的一些流言或者传言进行现场模拟,求证这些流言到底是真是假,其中小编印象比较深的就是“一队军队从一条桥上过,由于走的步伐过于整齐,产生共振,竟然将桥震塌了”,经过模拟这个传言被证实是真的!

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如今网络上也流传着各种各样的“传言”,并且都是有根有据,说的有板有眼,让人深信不疑,今天小编就将网上流传的各种“真实的谎言”汇聚一堂,大家也可以顺便看看,您有没有上过这些“真实的谎言”的当!
传言原话:你是否常觉得头重重的或记忆力衰退呢? 趴着睡觉的时候要记得把计算机关机,而不只是把屏幕关掉而已。因为只把屏幕关掉是无法杜绝辐射线的,而且我们都是趴着睡,头直接对着计算机,哪天得了老人痴呆症或脑瘤就来不及了。


常坐在计算机桌前的你,是否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而且坐姿不正确,总感到莫名肩颈疼痛,甚至无心工作?现在请你做个小测验,请你向左侧方向望去,然后将头45度朝下慢慢弯下,动作做到这里,你的脖子颈肩是否感到不正常的酸痛?假使有上述症状,可要小心了,因为你很可能得了现代计算机文明病——“胸廓出口症候群”。

  你知道计算机的辐射量是多少吗?

  1.键盘1000V/m

  2.鼠标450V/m

  3.屏幕218V/m

  4.主机170V/m

  所以,在你使用计算机及享受上网乐趣时,请多加小心。

  推荐:仙人掌除了可以攻击坏人,还有一项好处喔!据说在计算机桌前放置一盆仙人掌有助于减少辐射。

  这时最近才出现在网上的一个传言,并且蒙骗了不少网友,更有甚者好像“恍然大悟”一样,“怪不得我最近不舒服,身体那里不适应”等等...


但是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一直以来电脑机箱里的电路元件以及显示器上的辐射都被认为是对我们威胁最高的,这位朋友竟然将键盘列为头号敌人,不得不说搞笑的成分居多。
小编上网查询后得知,其实目前辐射最高的就是笔记本电脑了,大约是2500V/m左右,其他的配件基本上都可以忽略不计了。所谓键盘鼠标也只是无线键鼠的上方才有辐射,无线鼠标上方大约5300V/m无线键盘上方大约9600V/m。

■TOP 9:改个参数XP的启动速度就变快?

  传言原话:把每一个启动项末尾的fastdetect修改为nodetect可以加快windows启动速度。

把每一个启动项末尾的fastdetect修改为nodetect。从字面上来看,是把启动的快速检测改为了不检测,但是最大的问题在于boot.ini 里面的参数列表中没有nodetect这个参数,使用这个杜撰出来的参数,也许不会出现问题,但是是否能够加快启动速度还是一个未知数。

但是为加快系统启动速度,有些人还是痴心不改。碰巧的是,微软发布了一个叫做Bootvis.exe的程序,而且里面有一个菜单下面有一个“Optimize System”的选项,于是就出现了一种优化启动的技巧:使用Bootvis.exe能够加快Windows XP的启动速度。

  事实上呢,Bootvis.exe是一个微软提供给系统设计师和软件开发人员的可视化性能追踪工具,开发人员能够用这个工具追踪系统启动或唤醒上出现的问题。但很遗憾的是,该工具被用在了很不恰当的场合。

■TOP 8:小编也上过当的“ADSL优化大师”
“ADSL优化大师”这个软件小编最早是在2002底在网上见到的,当时发现以后有种“发现新大陆的”感觉,心中还暗喜,其实整整装上到底有没有效果自己心里也不清楚。
就好像人们常说的“假话说多了,就成真的了”,现在我们在各大下载网站都可以看到“ADSL优化大师”的软件下载,俨然一副“冠冕堂皇”的姿态。


以下是为网友剖析“ADSL优化大师”软件是如何骗人的过程:打开ADSL优化大师所在的文件夹,里面还有一个文件夹snadsl1.0,打开后,发现这里面的文件是和上层目录一样的,在这些文件里有一个F1.EXE的运行文件和主运行文件ADSL优化大师. EXE的文件大小,修改日期是一样的,奇怪难道是一样的文件?运行的结果验证了我的猜想!更绝的还在后面!安装目录里还有许多adsl.ilk .pch .pdb和f1.ilk .obj .pch .pdb等一些文件!这些是做什么用的?从文件名来开像是一些编程的源文件。
有办法验证这些是什么东西,有没有用么?方法就是“删掉这些文件”再运行“ADSL优化大师.EXE”,好了!删掉了!运行!这时 “神奇”的发现程序竟然还是能正常运行!这下真相大白了!原来这些文件都是垃圾!是来伪装软件容量的!经过检测能使此软件“正常运行”所需的文件只需要 “ADSL优化大师.EXE”或“f1.exe”其中的任何一个!大小是152KB!可见除此之外的文件1.4MB都是用来作伪装的。
看样子这个软件的作者为了骗人耳目还真是下了不少功夫在里面,只需要一个运行文件就可以,却弄了十几个垃圾文件来伪装,这年头真是“骗人也要有点技术含量了”。
■TOP 7:QQ将要全面收费?

传言原话:12月底实行收费制度,由于OICQ的用户与日俱增,为了服务器更稳定,更迅速,请你将好友栏中人数控制在三十人内,并把这个消息发给大家,只要发20个,你的号码将自动被电脑记录,所记录的号码,将会再免费试用三年。有何意见,请在腾讯之窗家园论坛中注册留言......



相信很多人都在QQ上收到过这个消息,其实想一下就行了,腾讯目前在MSN、网易泡泡、等即时通讯软件的多面夹击下,都已经快“千疮百孔”了,恨不得送13亿中国人每人一个QQ号,再收费的话真的是要“挂了”。
■TOP 6:去掉QoS的20%,网速会变快?
传言原话:安装完Windows XP Professional之后,运行gpedit.msc,打开Windows XP的组策略,然后找到“计算机配置→管理模板→网络→QoS数据包调度程序”一项,修改为0%,这样就可以解除Windows XP保留的20%的网络带宽。
这个“技巧”可能是Windows XP面世以来,传播得最为广泛的谣言。但问题真的如上所述那样,Windows XP一直保留了20%的带宽了吗?



答案被否定,被保留的带宽是用于一种在Windows 2000里面引入的新技术,“QoS”即:联网服务质量,而且,不是说这20%的带宽就一定会被占用,事实上,只有在使用了QoS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API编写应用程序需要访问网络的时候,才会利用到这20%的带宽。如果这些使用了QoS API的应用程序没有访问网络时,所保留的带宽仍然能够被其他应用程序所采用。
微软专门针对这个问题,在代号为KB316666的知识库里面作了详细说明。而组策略里面修改的数值指的是当使用了QoS API编写程序需要访问网络时能够使用的最大带宽量,如果我们设置为0%,那就意味着使用QoS API编写的应用程序不得不和其他应用程序争夺有限的带宽,可能产生的后果就是需要优先通信的数据没有得到优先权。当然,QoS这个本来用于改善网络质量的新技术也就丧失了意义。
■TOP 5:下载软件BT是硬盘杀手?

  关于BT软件到底对硬盘有没有损伤,已经被正反两派争论的时间不短了,到底BT下载对于硬盘有没有损伤?大家也是意见不一,争论不休,其实后来结论基本上已经出来了,长时间使用BT下载是会对硬盘的使用寿命会有影响,但是这一责任不能够完全推给BT软件本身。

BT 下载前事先要申请硬盘空间,在下载较大的文件的时候,一般会有2-3分钟时间整个系统优先权全部被申请空间的任务占用,其他任务反应极慢。同时我们大部分的人为了充分利用带宽,会同时进行多个甚至十几个BT任务下载,而此时我们的硬盘在长时间高负荷写入的情况下,我们硬盘的数据也在被别人读取,时间长了以后就会加剧我们硬盘的衰老。

其实真正损害我们硬盘的不是BT软件,多数是我们人为操作的原因,比如BT软件里都有设置“系统缓存”“限制速度”以及“限制下载通道”等优化措施,如果我们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事先把这些选项设置好,然后有节制的使用BT软件那么是没有问题的。
即便是不使用BT下载,如果我们的硬盘总是进行长时间大量的数据读取,也同样会减少硬盘的寿命。
其实小编认为如果是下载电影等文件想要找一个比BT还要好用的软件目前可能还没有,就连华纳电影公司也将和BitTorrent合作,从今年夏季,将先从美国市场开始,使用BitTorrent的方式首发200部版权作品, 包括电影以及电视剧等。BitTorrent.com届时将大张旗鼓地为首批正版BT电影进行宣传。
■TOP 4:AMD不允许用户自己涂硅脂?

  现在不管是电脑高手还是菜鸟都知道涂上的厚厚的硅脂是使CPU的性能达到最好的基本部份。但是现在对于用户来说有一个不太好的消息:使用任何硅脂都将使你所享受的AMD 处理器质量保证无效。


当然有个例外。就是Arcticsilver Etsu G749硅脂是获得AMD批准的。但问题是谁知道上哪里去买到它?目前在市场上大家使用的硅脂都是随手拿来就用,可是它们将不被许可,因为如果你使用了就意味着你违背了AMD的质保协议。
  关于这个传言小编感觉是有点可笑的,其他先不说,小编就是奇怪,真要是那样的话,到时候AMD公司会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识别我们到底使用的是什么硅脂?


还有直到现在AM2处理器都已经上市好长一段时间了,我们既没看到捆绑所谓的Arcticsilver Etsu G749硅脂,也没有看到任何指定硅脂的建议。估计放出这种信息的人不是AMD公司怎么招惹他了就是“居心叵测”,想要破坏AMD的形象。
■TOP 3:SVCHOST.EXE是病毒?

  冲击波,一种在2003年8月份出现的病毒,一度给计算机用户造成了极度的恐慌。进入 2004年,冲击波少了很多,但是冲击波的“魅影”却没有减少。根据网上介绍,目前很多人一看见系统有SVCHOST.EXE进程,就说自己感染了冲击波,甚至很多人开始认为,SVCHOST.EXE就是木马程序的伪装外壳。就在上周五,我们编辑部的一位编辑看到SVCHOST.EXE程序时还在怀疑自己的电脑是不是感染了冲击波病毒?


其实SVCHOST.EXE本身是Windows操作系统中一个正常的进程。它是基于NT内核的Windows 操作系统中用于管理系统服务的一个程序。在Windows 2000中,一般有两个该进程;但是在Windows XP中肯定会有四个该进程。Server级别的操作系统里面,SVCHOST.EXE进程数目更多。通常,SVCHOST.EXE文件存在于% systemroot%system32目录下和dllcache目录下面。其他目录出现SVCHOST.EXE就可能不正常了。

  所以,面对这个进程大可不必谈虎色变。在正确的目录下也别去强行删除这个文件。大家如果要鉴别是不是系统提供的SVCHOST.EXE的方法也很简单,只需要查看SVCHOST.EXE的原始路径即可。如果你非认为他是一个病毒,要去删除一个即便重做系统也不可能删除的“病毒”的话,那你只有安装 Windows 98才能解决问题了。
■TOP 2:教你如何查毒的邮件?

  传言原话:您好!

  很抱歉,为了系统安全还是检查一下吧!

  我的电脑有这个病毒,查查你的有没有?

  很抱歉告知您这个坏消息,但是一个名叫BlankA的病毒已经通过一个联系人进入了我的电脑并破坏了我的地址簿。由于您在我的电脑簿中,所以您也可能在您的电脑找到这个病毒。诺顿或其他杀毒系统都无法探测到这个病毒。

  它在破坏系统之前会在您的电脑中隐藏14天。不论您是否发邮件给您的联系人,它都会自动由邮件、地址簿发送出去。

  请按下列步骤找到并删除它:

  1.点击“开始”,然后选择“查找”

  2.在“文件和文件夹”中,敲进:jdbgmgr.exe

  3.请一定在您的C盘和其他驱动器下所有子文件夹中查找。

  4.点击“开始查找”

  5.这个病毒有一个泰迪熊图标并且名为jdbgmgr.exe,千万不要打开它!

  6.点击操作栏中“编辑”,选择“全选”来选中它而不是打开它

  7.现在点操作栏中的“文件”,再选“删除”。它将被扔到垃圾箱中。

  请清空垃圾箱。

  如果您在电脑中找到了这一病毒,请务必联络您地址簿中所有人,使他们能尽快清除它。


一封极具欺骗性的电子邮件正在网上四处散发。这封被伪装成一份病毒防治报告的电子邮件,对Windows系列的用户发出警告,声称系统中的“jdbgmgr.exe”为一种病毒,可以在感染PC两周后损害整个电脑系统。这一谎言正在被许多相信自己已经被感染的用户广泛传播,希望能帮助自己的朋友也清除这个病毒。

  微软就这一消息,专门发布了说明文档Q322993来澄清真相: “jdbgmgr.exe”文件是Java调试管理器,是所有Windows系统中所安装Java软件的组件。一旦删除此文件,可能会导致一些Java applets和应用程序停止工作。目前,存在一种被称为W32.Efortune”的病毒的确有可能感染这个Java调试管理器文件,不过,该病毒至今并没有大范围传播。之前所有的病毒警告Email皆是人为作怪,请大家不要相信。
■TOP 1:Ghost可以让硬盘容量翻倍?

  你只需要准备两块硬盘和一款Ghost2003软件,就可以把硬盘容量成倍地扩充。甚至在一些网站上还给出了在Windows下的磁盘增加容量截图和上述方法的详细流程,同时也有人称已经将自己的250G硬盘按照上述方法扩充到了500G!

这篇文章最早是翻译的国外网站的,但是却引起不少网友的兴趣。把硬盘免费增容这是谁都愿意做的事情,80GB的硬盘突然变成120GB或者更多,谁都想吃这份免费的午餐。但最终的试验结果让不少网友纷纷遭殃。

  说实话小编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后,当时真有找两块硬盘试试的想法,但是一想又感觉太玄乎了,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各大硬盘厂商还不早就知道了,硬盘估计早就便宜的一塌糊涂了。
记住:占便宜就是吃亏,天上也不会掉下来馅饼的,即便是掉下来一块,也不会那么巧,正好砸在自己头上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请大家牢记南瓜园网址 www.nan2008.com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瓜园

GMT+8, 2025-1-22 12:35 , Processed in 0.10555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