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52|回复: 3

刘慈欣和西方科幻片给《流浪地球》带来了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9 00: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娱理工作室X春节档特评
  ——————
  本文主笔:康一雄
  截止至2月5日21:30分,有着“中国第一硬科幻”之称的电影《流浪地球》微博电影大V推荐度达90%,票房1.95亿+。
  作为今年春节档的八大金刚之一,尽管没有在首映当日进入前三,但该片目前良好的口碑以及电影本身传达的科幻特质,依然值得期待。
  那么,这部名声在外的电影到底讲了个什么样的故事呢?电影改编和原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中国第一硬科幻”和西方科幻片的相同与不同又有哪些呢?
  下文揭晓↓

微博电影大V推荐度vs猫眼电影票房统计
  正文开始
  星际远征军的恢宏气势
  《流浪地球》是郭帆导演的第三部长片,改编自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小说。这部电影讲述了人类在太阳将要熄灭之时,决定建造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与木星引力殊死搏斗保卫地球的故事。
  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两千五百年间穿越4.3光年的太空,最后落户新星系的计划被命名为“流浪地球计划”,小说和电影也以此作为标题。
  这可能是近期院线气势最恢宏的影片之一,他的风格、质感不同于其他的大场面电影,他的震撼力来源于刘慈欣原著对太阳系行将就木的想象。

《流浪地球》,俯瞰状态下的地球行星发动机
  当刘慈欣在原著中动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想象力为读者解释“流浪地球计划”每一步的工作、将要发生的场景以及背后的科学人文原理之后,末世之下这一寄托人类物种延续全部希望的解决方案,尽管看上去如此兴师动众和理想主义,似乎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或者超出我们的理解力。
  我们对事物的感受会因讯息传递形式的不同而受到影响。电影《流浪地球》将刘慈欣天马行空的文字视觉化,不可避免地转变了原著伟大设定带给观众的感受:文字让读者跟着作者一起想象一万两千台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在宇宙中流浪的景象,作者字里行间抒发的情感会帮助塑造读者所想象出的行星发动机的大小、样式、外观等等;
  电影让观众直接看到黑暗宇宙里渺小地球艰难对抗木星大气层的漂移轨迹,和一万两千台行星发动机所发出的蓝色等离子体光柱,观众的感受都基于画面中行星发动机这一确定的大小、样式和外观。
  电影改编文学从来不是从内容到形式的完全复刻,最高级的改编是殊途同归,经过完全不同的路径,创造类似的甚至高于原作的审美体验。
  因此,电影《流浪地球》无疑是成功的尝试,与文字一样,电影能够唤起观众对末世的感同身受,他们都让观众有意识或潜意识地思索:太阳真的要寿终正寝了,我们会不会也像小说、电影所描述的人类那样惊慌、镇静、猜疑、信任,更重要的是,敬畏自然,怀念太阳留给我们的美好回忆?

《流浪地球》可以让我们和韩朵朵一样,仰望星空
  原著为基础的原创故事
  《流浪地球》原著极具想象力,体现了刘慈欣过人的科幻写作才华。但原著没有完整的主线故事,而是碎片化场景的集合,为读者描绘太阳系晚年的景象。原著通篇都在做科幻架构的设定,解释未来会发生什么,人类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怎么做。原著的特色是每当作者描绘一个场景,都会伴随着对太阳、地球和人类命运的感喟。
  刘慈欣似乎对宇宙和人类社会怀有极度的敬畏心,这让他的文字在冷静、理性的同时浸染着浓烈的诗意。敬畏归敬畏,诗意归诗意,原著没有贯穿始终的主线故事,这对剧情电影的创作毫无疑问是一个阻碍。
  美国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于1968年上映的《2001太空漫游》也没有贯穿始终的主线故事,他看上去是一段被刻意模糊时间跨度的人类旅程,我们只知道这个跨度是长远的,从猿人时代到太空婴儿也许要上亿年,也许更长。影片筹备期间库布里克对合作编剧阿瑟·克拉克表示,希望撰写剧本之前能先有一篇小说;但又不希望小说故事太明确,如果观众看完电影觉得看懂了一切,影片就失败了。
  这一看似自相矛盾的创作起点缔造了史上公认的科幻电影巅峰之作。以一部没有主线故事的小说改编为电影,《2001》是《流浪地球》的先例,但影史只有一位库布里克,当世能驾驭这种自我束缚进而自我超越的非主流操作的电影人恐怕还没出生。

  据说郭帆认为《流浪地球》是刘慈欣几部候选小说里比较容易改成影视的作品。我不知道他出于什么考虑,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对于内心有话可说,想要在原著框架里夹带私货的编导,《流浪地球》所能给到的创作空间无疑是巨大的。
  于是电影《流浪地球》以原著恢宏设定为基础,原创了一个地球即将被木星引力毁灭的关键时刻,一位被家人误会疏离的父亲、被工作禁锢在遥远太空的工程师,发扬终极人文关怀,做出巨大牺牲拯救地球的故事。
  所谓的“原创故事”是相对于原著而言,他除了流浪地球这个设定外,跟原著基本没有联系。但是对于饱尝影史著名科幻、灾难、动作片的当代观众,这个故事的核心桥段实在过于似曾相识:
  所有和空间站机器人莫斯相关的故事都是对《2001太空漫游》空间站机器人HAL的致敬,圆形镜头的外观、对流浪地球计划的“叛变”、将俄罗斯宇航员甩出空间站、中国宇航员依靠一己之力进入莫斯的中控室,甚至莫斯被关闭时讲话语调变得粗粝而不清晰,都让我觉得在看一部中国版的《2001太空漫游》。

《2001太空漫游》

《流浪地球》
  俄罗斯宇航员面罩破裂、与中国宇航员解扣的场景很难不让我想到《地心引力》;地表白雪皑皑的场景似乎和《2012》等其他灾难片有所联系;父子二人时空相隔心灵相通的设定似乎受到《星际穿越》的强烈影响;还有郭帆自己承认对《终结者》的致敬。。。比我更资深的影迷一定能说出更多的似曾相识的场面。
  这部电影仅有的需要提防的评论压力可能来自于故事拼接的精细程度:他究竟是郭帆的《流浪地球》,还是一锅众多欧美电影的大杂烩?
  故事结尾非常通俗,绝大多数观众都能接收到中国宇航员做出的牺牲所能产生的强烈情感,然后被他的所为打动。《流浪地球》具备让观众带着共情走出影院的完美结尾,这是院线片意欲凭借良好口碑获得长线收益的要素之一。

《流浪地球》吴京饰演宇航员刘培强
  科幻框架下的人文关怀
  《2001太空漫游》和英国导演雷德利·斯科特于1982年上映的《银翼杀手》被认为是科幻电影一正一邪的代表作。前者形式高雅空灵,古典音乐贯穿始终,美术设计宽敞宏大,被尊称为“太空歌剧”;后者形式鬼魅淫邪,电子音乐塑造气氛,美术设计逼仄压抑。
  无论形式如何对立,两部电影的故事所传达的主题都显得神秘而悲观,看不到希望,郭帆评价《2001太空漫游》时将其形容为“一黑到底”。
  长期以来,科幻故事以展现人类科技伟大成就或浩瀚宇宙壮丽神秘作为唯一主题。那个阶段的我们还处在发展先进技术、探索宇宙空间的蜜月期,仅是一望无垠的宇宙、能力超群的机器人就足够令我们兴奋;我们刚开始直观而强烈地感受到自身的渺小,几亿光年以外的黑处有什么,先进的科技是否会毁灭我们自身…这些是科幻故事关注的中心话题。

《2001太空漫游》

《银翼杀手》
  自儒勒·凡尔纳以降一个多世纪之后,我们已经在情感上、以后会逐渐在技术上习得与未知和科技和平共存。最近的科幻故事顺应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开始在科幻架构中表达人文关怀,以科幻为基础回归人性,探索架空设定下人类最纯粹的情感。
  由特德·姜原著、德尼·维勒讷夫导演的科幻电影《降临》(原著《你一生的故事》)凭借深情而超越本我的人文关怀感动无数观众,外星人降临仅仅是故事发展的基础,为故事提供了“语言和思维的联系”这一科幻设定;实现对观众情感最后一击的情节是女主角习得外星语言之后,即便洞悉了未来的苦痛,仍然出于对家人深沉的爱而坚定选择继续自己的人生。
  与之类似,电影《流浪地球》前半部分花费大量笔墨勾画人类末世宏大逃跑计划的场景。后半部分科幻设定迅速退后,把故事的聚光灯让给人物的奉献精神、坚定信念和情感羁绊,赞颂人文主义的伟大。这些影片没有一黑到底,而是走向勇敢和光明,本质上他们是披着科幻外衣的家庭电影和励志电影。

《降临》

《流浪地球》
  灾难故事里的孤胆英雄
  包括《流浪地球》在内的很多文艺作品都能激发观众对故事和人物的敬畏心和同情心。这种审美类型可能发轫于十八、十九世纪的浪漫时期,那个年代的作家很喜欢在写故事的过程中按下暂停键,站在自己的立场用情感丰沛的词句直接表达他们对故事和人物的敬畏和同情。他们笔下的人物往往具备不同程度的悲剧色彩,其中相当情况下的悲剧来源于人物的独特性,他们不被别人理解的身世、性格和人生道路选择所带来的不同程度的孤独感。
  刘慈欣在《流浪地球》里所表现出的浓烈诗意,与他对地球和人类命运的敬畏心具有直接联系。原著开篇提到:“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日落,太阳落得很慢,仿佛在地平线上停住了,用了三天三夜才落下去。”结尾提到:“50 亿年的壮丽生涯已成为飘逝的梦幻,太阳死了。”
  场景描绘的诗意喷薄而出!太阳系已成千古绝唱,地球和人类将离开长期赋予我们光和热的太阳,孤独地遨游于宇宙长达2500年,地球作为人类的家园,他的唯一性无可替代,他在刘慈欣笔下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刘慈欣笔下的地球、人类、流浪地球计划都是孤独而沉静的,这是原著丰沛情感的直接来源。

《流浪地球》中的行星发动机
  电影《流浪地球》在采用原著科幻设定的同时,大篇幅略去了刘慈欣原著中的诗意,很多被刘慈欣书迷津津乐道的文学表达在电影中看不到了。
  也许编导认为这些表达不适合影像化,但他们并没有抛弃孤独感的设定,电影中的地球固然是孤独的,但在编导的原创故事中,中国宇航员成为了最终拯救地球的关键人物,在所有最后时刻拼尽全力保卫家园的人里,他做出了最大的牺牲,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不顾所有人的反对,独自一人用生命换来地球和人类的存续,他是影片孤独感和观众共情之心的核心落点。
  同样具备人文关怀的《降临》也将女主角塑造为唯一了解未来的人类,她也在无人理解的境况下,做出了孤胆英雄式的选择。这些理解了浪漫时期伟大艺术遗产的文学家、电影家明白,孤独感能够加剧故事和人物的悲剧色彩,加深观众对故事和人物的敬畏心和同情心,创造极佳的审美体验。


《降临》和《流浪地球》中的两位孤胆英雄
发表于 2019-2-9 00: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5_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9 08: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5_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9 15: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5_1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请大家牢记南瓜园网址 www.nan2008.com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瓜园

GMT+8, 2024-12-23 02:18 , Processed in 0.13037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