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44|回复: 0

新车磨合期油耗大的离谱? 不要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7 18: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开空调停车不熄火
炎热的夏季已经到来,大街上最常见的除了那些“清凉上阵”的美眉外,就是开着空调长时间停在路边的汽车了,但其实空调在怠速状态下运行会给发动机造成负荷,引发更为严重的积碳。
二、胎压宁高不低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强迫症的朋友身上,总觉得胎压低,而胎压高省油,于是就充啊充,但胎压过高不仅会导致操控性降低,还容易导致爆胎,总而言之,危险!
三、经常上马路牙子
上面说到的小编那位基友的车子就是开不到1年,轮毂就鼓包了。一问才知道,这货经常冲上马路牙子,还是侧着上!实际上,上马路牙子除了要控制速度以外,还要注意角度,尽量成90°角。
四、油箱不见底不加油
不知道是哪个二货告诉他,即便油空了都还能行驶十几公里,导致他每次油箱见底都不急着加油,而这样极有可能出现油泵过热甚至烧毁的情况。实际上,加油一般加到八九成就可以了,还有不要为了凑整数油费,油箱加满了不要勉强再加。
五、掉头过弯方向盘打死
很多车主在过弯或掉头时都会吧方向盘打死,而事实上一盘子是否过的去与打死与否并没有太大关系,同时打死方向盘会对汽车的方向助力泵有损耗。因此,尽量不要将方向盘打到底,即使在极端情况下,方向打死的持续时间也最好不要超过10秒。
六、过减速带不减速
许多车主在开车过程中喜欢尽情享受速度与激情,就连过减速带都照样轰油门不减速。而这样非常容易伤到减震设备,甚至会导致油门失效,有时候还会对行人安全造成威胁!
七、手刹忘记松放
正常情况下,手刹没放,仪表盘上会有红灯一直亮着,但有的车主开车根本没有看仪表盘的习惯,直到闻到焦糊味才停车检查。所以啊,如果发现开车时没放手刹,哪怕路不是很长,也应该检查一下,根据制动器零部件磨损程度,必要时维修或更换。
2、
新车在磨合期时,许多新车主会得到老司机的建议,给新车拉拉高速,可以避免发动机积碳。调查发现,几乎所有车主都有磨合期拉高速的经历。
磨合期

磨合期定义:
磨合期一般指机械零部件在初期运行中接触、摩擦、咬合的过程。现代多用于形容两件事物或组织内部运作的互相熟悉适应的时间段,也用于形容感情及婚姻开始,互相间接触熟悉的阶段。
汽车磨合期简介:
磨合也叫走合。汽车磨合期是指新车或大修后的初驶阶段,一般为1000~1500公里,这是保证机件充分接触、摩擦、适应、定型的基本里程。在这期间可以调整提升汽车各部件适应环境的能力,并磨掉零件上的凸起物。汽车磨合的优劣,对车的寿命、安全性、经济性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出厂后的新车,虽然已经进行过磨合,但是零件的表面依然较粗糙。另外在加工、装配时存在一定的偏差和一些很难发现的隐患。另外,新零件与配件间,有很多金属粒脱落,这些金属粒不仅使零件间的磨损加剧,而且落入机油后还会使机油的质量下降,影响了润滑的效果。由于新的零件在运行时摩擦阻力比正常时期大,所以油耗也会比较高。
磨合过程:
“新车就像一个新生婴儿,在磨合期内要轻加速、轻加油,避免急加油、急加速,还要避免过高的负荷。现在的汽车制造工艺非常精细,车友所说的新车拉高速,特别是极速行驶,完全没有必要。汽车的磨合里程为1000-2500公里,进口车的磨合期则更长一些,多数为1500-3000公里。磨合期分为三个阶段。行驶里程至100公里时为磨合初期,200公里时为初磨合程度,3000公里就可磨合形成氧化膜。
行驶速度:
磨合期内应尽量低速行驶。一般情况下,载重汽车最高车速不宜超过45公里/小时,小车的最高车速应在50-80公里/小时以内。同时,在起步前不要让发动机怠速运转太长时间,30秒左右即可起步。初驶期300公里以内应避免紧急制动。
3、
新车的的各个零部件都比较紧,所以车辆在磨合期期间油耗比较高,汽车的磨合里程为1000-2500公里,进口车的磨合期则更长一些,多数为1500-3000公里。磨合期分为三个阶段。
行驶里程至100公里时为磨合初期,200公里时为初磨合程度,3000公里就可磨合形成氧化膜。
磨合期应注意事项
行驶速度:磨合期内应尽量低速行驶。一般情况下,载重汽车最高车速不宜超过45公里/小时,小车的最高车速应在50-80公里/小时以内。同时,在起步前不要让发动机怠速运转太长时间,30秒左右即可起步。初驶期300公里以内应避免紧急制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请大家牢记南瓜园网址 www.nan2008.com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瓜园

GMT+8, 2025-1-23 11:16 , Processed in 0.13709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