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34|回复: 0

电影票那么贵 票房收入都落入了谁的口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30 16: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上海,周末进影院,跟朋友看一场《哈利波特7(下)》或者《变形金刚3》,花费大抵如下:2张电影票200元,一桶爆米花25元,两瓶水20元。

为了追求更好的视觉效果,去看IMAX版,或者选择舒适的VIP厅,都需要花更多的钱。这并不包括,两个人需要补充体力,吃个晚饭,来回路途的车资……这些都是潜在的软性消费。

总之,随便看场电影,现在都是个奢侈的消费事件。所以,走出影院的时候,经常会听到有人骂咧咧地说:“一部无脑烂片,我又捐给了美帝国主义一笔钱!”

每个掏钱看电影的热观众,都有评论这部电影的权利、自由。但是你骂错了,这笔钱中的绝大多数,你贡献给了中国国产电影事业。

你掏出腰包的这100元票价,按照分成比例算,其中5%要上交国家电影专项资金、3.3%缴税,余下所得的48%归影院与院线放映方,52%归国外制片方和发行方(中影、华夏)分账。其中,国外制片方需要承担宣发与拷贝费,如果票房超过2.5亿,可拿到最高分成17.5%。这样算下来,华纳电影公司只能拿到16.0475元。

即便是在中国席卷了15亿人民币的《阿凡达》,最后返还给美国福克斯公司的也不过2亿左右。绝大多数票房都落入了影院和中方发行手中,当然,这不妨碍对自己文化不够自信的中国人,坚持认为:这是美帝国主义成功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

能从这100块钱里,拿走16元,基本属于理想状态。大多数时候,国外片方根本拿不到这么多钱。因为你掏出的这100块,很可能在售票电脑记录里,包含了一个爆米花+可乐的套餐,这场电影本身的价格只是50元;或者这张电影票上根本没有价格,价格一栏是随手写上去的。

7月下旬,《变3》热映。一位掏80元钱准备观看一场《变3》的观众发现,影院给了他2张票,一张《变3》票价20元、一张《杨亚洲》60元。而且他被告知:“后面那场电影,你可以选择不看。”

其实,这家影院可以做的更极端,《变3》可以票价5元,《杨亚洲》卖75元。因为进口分账大片的最低保底价格只有5元,片方没有任何理由追究电影院的责任。

1994年,中国引进第一部分账大片《亡命天涯》。合同内的分账保底价是5元,这意味着,这部电影首轮放映的电影院最低票价不能低于5元,影院卖出当年最高价15块。当时,内地可以进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表现当代电影成就”的影片,目的是“以发行收入扶持老、少、边、穷地区电影事业。”

分账大片进内地的17年里,中国电影经历过低谷的困惑,也跨入了蓬勃的百亿时代。中国电影的10块钱票价,已经翻了十几倍,但是分账大片仍然是一个滞后、垄断的行业。

每一轮电影票价的上涨几乎都是分账大片带动起来的,《阿凡达》第一次让中国电影票价过百元,让IMAX影厅的票价超过了150元。但是从《亡命天涯》开始的5元最低票价,基于这个基础的分账价格,却从来没有改变。

这17年里,中国电影制片业蓬勃发展,如何确保观众掏出来的钱全部入账,获得真正的票房分账数据,是制片公司要面对的难题。作为最基本保障片方利益的做法,国产片的保底价一路从5元、15元、20元、飙升到40元。张艺谋的《十面埋伏》公映时,就单方面要求首轮一线城市影院,最低票价必须40元,创历史最高。

2010年,冯小刚要求《唐山大地震》的分账保底价提高到35元,引起一片影院、院线质疑声,当时国产大片保底价通常是30元。冯小刚反驳的理由是,此举只针对影院,不对观众有影响。“据我们的调查,分账大片的保底价是45元,不说别的,《2012》就是45元。”

但是,可能他自己也没想到,《2012》的最低分账价值是可怜的5元。所以此言一出,有影院经理就指出:“冯小刚说错了。”

冯小刚、张艺谋这样的国产片票房大户,能挺直腰板和影院、院线叫板,单方面宣布提高保底价,确保票房不会被流失;甚至发生偷漏瞒报票房的状况,也能高调讨伐。

但是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分账大片的片方身上,就只能怒,不能言。大多数国外片方倾向于低调处理,埋头数钱。否则,任何风浪都可能导致这部电影遭到禁映的风险。而旁人眼里,连同情的人都少,因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请大家牢记南瓜园网址 www.nan2008.com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瓜园

GMT+8, 2024-6-29 05:25 , Processed in 0.10050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