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想给月薪2500元的穷老公生孩子”、“已经生了‘穷三代’的‘穷二代’,你们对得起你们的孩子吗?”——据8月30日《文汇报》报道,近日,类似帖子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大网络论坛。国内一知名门户网站的调查显示,45%的网络投票者表示,不生育“穷三代”的说法“没错,是生存压力下的无奈之举”。
拒绝“传穷接代”,这颠覆了国人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然而,这却饱含辛酸和无奈。因为,贫富差距在拉大,而权力和金钱在或明或暗地在一些人群中传承、世袭着。
多年前,穷人的孩子可以通过读书考大学来改变命运,只要大学毕业就有工作分配,且大多数进入党政机关、科研学院。所以彼时穷人总会说,“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然而现在,无权无钱人家的孩子就是名牌大学毕业,也很难找到一份好工作,如进入党政机关工作等。更何况,穷人的孩子现在考上名牌大学越来越难,因为他们读不起昂贵的名幼儿园、名小学、名中学。乡村里那些优秀老师纷纷跑进城了,缺乏优质资源的学校拿什么培养出优秀大学生来?
这两天,有媒体爆出,两岁小女孩的家人为其买下一套价值近400万元的别墅,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均在垄断企业工作。孩子的成长教育与房子无关,但却与“垄断”有关——一边是穷得不敢生孩子,一边是富得两岁孩子有别墅。
其实,拒绝“传穷接代”的念头早已蔓延,不少年轻人谈到孩子都说养不起。“生不起,剖腹一刀五千几;读不起,选个学校三万起;住不起,一万多元一平米;病不起,药费利润十倍起……”说得有些极端,但却很现实。从惧怕“制造穷三代”的恐惧中,我们也看到了另一种可怕的“传承”。
减少贫困的代际传递,从制度上入手逐步消弭日益拉大的贫富分化,或许是治本之策。除了由政府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让所有孩子都能读得起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外,还要有更合理的社会资源分配机制,以及更多更公平的个人发展机会,尽可能地畅通社会各阶层之间流动的渠道。让更多的寻常人家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奋斗,过上不错的生活,这不该是一种奢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