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91|回复: 0

《唐山大地震》预防手册:这不是灾难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8 01: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敲定上映档期开始,《唐山大地震》被认为是今年暑期唯一具有王者气象的大片。冯小刚搭建了一座微观的唐山城,然后通过电影把它给摧毁成一片真的废墟,好比《乱》里的烧城和《牺牲》中的烧房子。然而上映前的宣传攻势中,电影的侧重点发生了一次明显的转移,内地范围内领先的技术被搁置,感动国人的口号被屡屡提起。

  冯小刚号称《唐山大地震》仅地震特技场面就花了上亿人民币,但也承认,这一亿最终呈现在电影上的只是几分钟的效果。与传统的好莱坞灾难大片相比,几分钟的特效地震,能否称得上灾难片?所以冯小刚说,我拍的不是《2012》。

  正因如此,《唐山大地震》依然采用了冯小刚擅长的移形换影,以恐怖的地震为题,结果讲的又是实打实的亲情。对冯小刚而言,他确实对《唐山大地震》有不少想法。这部电影有特效,但不是重点;有地震,但重点是心灵余震;有残酷的灾难场面,但更多的是人间温情。

  请参阅《唐山大地震》预防手册第一部分,首先调整预期: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灾难片……

  驶向过去——《泰坦尼克号》在中国无法复制

  泰坦尼克号是一艘号称永不沉没的豪华游轮,首次航行就撞上了冰山,一出工业时代的无奈悲剧。卡梅隆是个技术强人,他用模型和电脑技术让泰坦尼克号的全景一展无遗,至今看来仍然不会过时。船体撞上冰山、甲板上乘客落水以及最后沉没的时刻,所有观众都被震慑了。在技术以外,《泰坦尼克号》有一段穷小子和富家女的俗套爱情,若是发生在另一个地方,它确实庸俗难耐。但发生在泰坦尼克号上,它自然也只能是一个悲剧。因为有了叹为观止的视觉奇观和灾难场面,所有观众的需求都立马降低了。当灾难到来,许多人最真实的想法不就是身边能有一名爱人,哪怕相拥而死也会死而无憾。

  卡梅隆携高超技术让一段平平无奇的相遇焕发光彩,进而被认为是浪漫到死的经典爱情。如果采用最直接的对位划分,电影恰好同时满足了男性与女性的主观需求,一个看技术一个看爱情,紧紧相连。《泰坦尼克号》在内地市场缔造了票房奇迹,尽管有些拖沓冗长,但观众能回想起来的正是前所未见的灾难和俊男美女的爱情。

  现在到了《阿凡达》的时代,然而《泰坦尼克号》式的“简单加法”在中国却无法复制。一方面技术被人家甩开了几十年,一方面没有健全的工业体系,高投资必有高风险,砸钱的东西谁也玩不起。所以,中国人的江亚轮、太平轮依然距离观众很远,直视那些灾难场面,我们更多的可能只是目睹奇观的心态,只剩下爱情是永恒共通的。

  恐慌未来——《2012》没有对无辜人类的同情

  紧盯卡梅隆的不只有中国人,中国人没办法完成美国人的加法,那就交给美国人自己做。艾默里奇吸收了卡梅隆的一切,在十年后推出了一部灾难大集合的《2012》,更多灾难,更多特效,简单粗暴。《2012》从玛雅人的传说入手,套上末日恐慌的话题,基本不需要太大的宣传。影片故事看的不是悲剧,更多时候是像闹剧。比如整个洛杉矶都被毁灭了,无数人坠入深渊,可观众不会对那些无辜的人类产生任何同情,只有相似的恐慌,希望那一家人赶紧逃出生天。感谢整个世界被毁灭殆尽,夫妻关系修复,一个大家庭得以团聚。

  《2012》是一件尚未发生的事情,与外星人入侵等未解之谜类似,这个电影的看点只有特技视效,海啸、地震、暴风雪、火山爆发,样式繁多,排山倒海。最后一秒钟营救什么的,基本是老掉牙了,其他人都得死,主人公必须安然无恙,福大命大。如果放在电脑上或者在家里看,《2012》的效果都要大打折扣,甚至可以说没有什么震撼影响,小屏幕和大银幕的反差实在太大。只有在电影院里,观众才会更容易相信他们是在等待末日审判,他们也有希望看到地球被毁灭的猎奇心理,艾默里奇抓住了这点,成功地捞取了许多票房。

  看完《2012》,许多人只是顺着末世话题继续在争论不休。至于电影本身,主人公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根本毫不重要。我们必须承认,好莱坞的庞大工业在支撑这种灾难片时有很多便利,就好像日本产出时代剧、香港拥有武侠片,有些东西只能在一个特定地方才能够根深叶茂。

  关注当下——《唐山大地震》无法成为灾难片

  许多人听到片名会觉得《唐山大地震》是个灾难片,毕竟这是有史记载里死亡人数第二多的大地震,一个工业重镇在一夜之间顷刻毁灭,结果它不是。这固然与原著小说有关系,但许多客观因素的存在也决定了《唐山大地震》无法成为一部灾难片,毕竟它才过去三十余年,许多唐山人还在盯着看。

  一,特技是难关,但不是灵魂

  冯小刚表示,《唐山大地震》大概一半的钱都要用在特效上面,在特效方面的花销达到了1亿元。而这1亿元,最终呈现在电影上的只是几分钟的效果。

  假设不计投资成本回报,《唐山大地震》有办法成为一部以大场面为主打的灾难片么?答案是否定的。中国人虽有自己开办的特效工作室,然而硬件不达标,冯小刚深知这一点,所以会去求助韩国人美国人,再怎么样也不会采纳中国人。原因很简单,国货当自强只是个口号,不行就是不行,谁用谁倒霉。技术这东西,不是你花钱砸钱就能买到了,外国人也精得很,人家凭什么要把技术转让给你,所以很多东西还是得自己摸索,要不然就是骗小孩的“特摄片”。再者拍摄大场面电影历来要冒风险,在中国尚未有过真正灾难片的尝试,所以《唐山大地震》也不敢冒进。

  陈凯歌在总结《无极》特技制作失败的教训说,“虽然我第一次尝试在影片中使用大量特效,但我并不认为自己做得很好,而且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我认为如今的电影特效已经完全颠覆了过去的世界,现在是我们去学习特效的时候了。但我这样说,并不意味着特效是影片的灵魂,那永远不可能。影片的灵魂还是我们的内心,也就是说影片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去感动人的心灵。”

  二,真拍成灾难片,你会去看么?

  张艳秋没经历过唐山地震,可是她的丈夫却在地震中失去了父母,唐山首映那天,“我的票是他买的,但是他只买了一张,我问他为什么,他摇摇头,说了三个字‘我害怕’。”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2010年的玉树地震,短短几年内中国人经历了两次强震,死伤惨重。如果以地震为引去制造一些残酷的灾难场面,恐怕没有人能承受那种感情,毕竟这不可能是虚构的《2012》,也不会是久远的《泰坦尼克号》。拍艺术家和武术大师的电影尚且要尊重后人,拍摄《唐山大地震》不能不顾及幸存者的感受。试问他们中有多少人有勇气花上两个小时进电影院,重新经历那次发生在身边的惨剧,答案是否定的。况且如果真以残酷地震为卖点,恐怕冯小刚说不过去,那才真叫惨绝人寰,这里面有一个强大的道德体系在起作用。

  三,痛苦的记忆,用亲情温暖?

  80岁的张淑琴一直关注着《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老人说她更渴望看到地震后的温情画面,“毕竟唐山大地震的场景很惨烈,对我们来说那是一段特别痛苦的记忆,所以我更希望看到温情的东西。”

  《唐山大地震》是个讲述内心余震的故事,死者死矣,生者却难逃内心的阴影与愧责。母亲因为自己的选择耿耿于怀,负罪难当,一辈子自我谴责……女儿由于母亲选择放弃自己,几十年里都在逃避,无法面对过去创伤……养父母那边,他们视这个地震孤儿为己出,希望用亲情温暖能让她一生幸福……儿子结婚生子后,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婆媳关系的矛盾中……可以说,《唐山大地震》讲的都是中国式的亲情,血溶于水。亲人,始终是亲人。汶川地震发生时,他们的生命线重新缠绕到了一起,最终得以团圆。

  尽管冯小刚一再放言说自己不怕好莱坞,可具体到《唐山大地震》,他非常清楚以中国的物力财力和人力,想在特技上有所建树可以(比如做到现阶段最好,领先于张艺谋和陈凯歌),但呈现出来的大场面与震撼效果依然是拼不过好莱坞灾难片的。即便是日本人的科幻片和韩国人的怪兽片,他们同样有很多地方需要结合本国国情,而不是高举高打,正面与好莱坞对抗,否则将会一败涂地。

  正因如此,冯小刚内心其实非常明白,要想以灾难片为幌子去打败好莱坞大片,最终依靠的必须是中国人的情感,不分男女老少,有体会,更有共鸣,好比他赖以成名的幽默段子。且不说《唐山大地震》质量如何,至少冯小刚这回的想法是比较准确的,上下都能疏得通。这种做法可能有所限制,至少对中国观众有一个像样的交代。毕竟只要不把灾难片拍得让观众看后觉得是一种灾难,那么他就已经成功了大半。(木卫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请大家牢记南瓜园网址 www.nan2008.com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瓜园

GMT+8, 2025-1-8 18:54 , Processed in 0.09789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