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21|回复: 0

百公里4.7S,续航1000KM,这才是国人真正想要的新能源汽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5 10: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章开始前,想聊聊题外话,什么样的新能源汽车才是中国人真正想要的新能源汽车?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那咱们就必须先了解下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到底有哪些,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咱们普遍认为就是电动汽车,咱们今天也顺带这么理解,而现在的纯电动汽车提到最多的有两种,一种是纯电动,一种则是混动,而混动又分为插电式混动和混动车型,对于这两种电动车,纯电动续航里程和充电真的是一个痛点,并且从一些消费者的实验情况来看,纯电动的消费其实并不比燃油汽车低多少,所以混动无疑是目前最适合国人的新能源汽车。

对于混动汽车,比亚迪的插电式混动无疑是现在最被称赞的新能源汽车,油耗低,动力强,续航里程还不差,新能源汽车的有点基本都占据了,唯一有一点,就是稍微贵了一点,不过混动汽车除了插电混动 ,还有一种则是增程式混动汽车,在这里需要注意一点的是,增程式也分为混合驱动和纯电驱动,简单的区别就是发动机是否作为动力源驱动汽车,而我要说的是,纯电驱动的新能源汽车无疑是现在最适合中国消费的新能源汽车,为了实际一点,咱们今天也是那北京车展亮相的正道K350作为标本来给大家介绍。

说到正道汽车,我想大家应该都算是熟悉,虽然还是一个一款量产车都没有的全新电动国产车企,但正道汽车这个名字可能早已声名远扬,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其已经亮相过好几款续航里程超过1000KM的纯电动汽车了,对于这个数据我想应该有不少消费者质疑过吧?毕竟现在新能源汽车大多数续航里程都维持在400KM左右,更出色的则能够达到500KM甚至600KM,续航里程能够达到1000KM,这简直有点天方夜谭的意思,不过既然正道敢说,我想它也一定有这样的实力存在,并且我也相信这辆车有这样的实力存在。

之所以相信这辆车的实力,主要有两点:第一:该车采用增程式纯电动驱动
这种驱动模式也就是刚刚上文所提到最适合中国消费者的新能源汽车,这种驱动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动机不作为动力源,也就是说发动机主要作为发电机来使用,所以这样发动机可以一直保持低负荷,并且静音的工作模式,所以这样的发动机可以很小,排量也可以非常小,此外,不需要发动机参与驱动,那么车辆也就不需要变速箱了,综合这两种情况可以很大的减轻车辆的自身重量,这对于加速度或者是续航里程方面有绝对的优势。第二:该车采用石墨烯电池
虽然现在大多数车企的石墨烯电池都还在实验室阶段,但正道声称自己的石墨烯已经达到了量产技术,这无疑是在国内外也是相当领先的,不过对于石墨烯电池大家可能有点点小误解,石墨烯电池就代表高续航?高续航是要以电池容量作为基础,而石墨烯电池的特点在于以石墨烯作为电极,而这种电极拥有非常迅速的充放电速度,未来的纯电动汽车要想加快充电速度,石墨烯电池无疑是突破口,但我认为这种电池更适合增程式纯电动汽车,发动机所产生的电量可以迅速的充入电池里面,也可以很迅速的放电,这样带来的好处是电池容量可以不用太大(要知道,新能源汽车几年后更换电池的成本绝对不容忽视,所以小容量的电池绝对是一大优势),并且在动力上不会有迟滞,也就能够让这辆车的百公里加速达到4.7S。这样通过发动机源源不断的提供电量,续航1000KM好像真的不是梦想。


但我说这辆车才是国人真正想要的新能源汽车,绝不仅仅只是因为续航问题,只是因为这款正道K350看起来才是真的很接近量产了,首先外观上,虽然还是采用了看起来比较夸张的大尺寸前进气格栅设计,但整体看起来量产这种造型好像也不是太奇怪,并且新车的车灯大灯以及雾灯造型也是更为贴近量产状态,看起来不会那么浮夸,更显著的特征的是车门都采用了很正常的设计样式,不知道为什么,一般不会量产的概念车都采用对开门的设计,此外在车身尺寸方面,这辆车的长宽高分别为4605/1890/1640mm,轴距2750mm,是一辆十分符合家用的SUV尺寸,所以也就更为确定了这辆车量产的可能性。


而在内饰方面,虽然整个贯穿式的液晶大屏看起来实在是有些浮夸,但参照奔驰S级的贯穿式的中控大屏,好像实现这种设计也并不是很难,毕竟现在的国产车,大部分中控面板都有一个尺寸夸张的中控液晶屏,此外,没有了变速箱,新车则是通过一块曲面液晶屏所代替,以至于这个位置不会显得太空。


新车后排也是和前排一样采用了曲屏液晶屏设计,看起来科技感不错,但这也就导致了后排只有两个座椅,这如果是顶配版能够接受,如果是面向于普通老百姓,我认为还是把中间替换成座椅比较实用,不过总体来说,后排的空间表现还算出色,不会体会到拥挤感。

当然了,如果说要最适合国人,除了续航里程以及外观内饰颜值外,我认为价格一定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WEY P8以及比亚迪唐二代已经将插电式混动车型的价格提升到二十多万,而对于这辆车,我认为最大的成本可能就在于石墨烯电池了,如果未来量产售价也能控制在二十几万,是不是能够成为新能源界的一匹黑马呢?咱们拭目以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请大家牢记南瓜园网址 www.nan2008.com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瓜园

GMT+8, 2024-12-25 22:43 , Processed in 0.11395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