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97|回复: 0

瞧美国父母教育孩子时有多狠心 值得中国家长深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5 11: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面发了一篇美国孩子的独立和自信是怎样炼成的?的博文,评论很多,很多家长说了自己家庭的现状,弄得我心里很难过,看来我们中国的家长对孩教育孩子问题,感觉很迷茫,所以,尽管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还是想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与各位博友交流。




(多年前采访美国年轻的父母)
俺高娓娓在此班门弄斧了,我就那么一说,你们也就那么一听。如果能给大家带来启发,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如果我有说错的地方,或者你们有不同意见,也不要责怪我哈!
美国家长看到小孩摔倒,很少有去扶的,就算孩子哭得再厉害,他们也只会在一旁鼓励:好孩子,自己摔倒的,自己爬起来。
中国父母习惯为孩子代劳,舍不得孩子吃苦;美国父母,则鼓励孩子自己的困难自己面对。
(领养中国孩子的美国家庭)




(一)自己不吃饭,那就活该挨饿
有一个中国留学生,毕业后在美国娶了洋媳妇结婚生孩子,留学生的妈妈也跟他们一起生活,作为奶奶,自然是对孙子疼爱有加。没过多久,洋媳妇与中国婆婆之间对孩子的不同教育就开始有矛盾了。
一天中午,孩子在吃饭时耍脾气,洋媳妇就说,不吃就算了,晚上也不要吃,2岁多的小混血也很倔强,不吃就不吃。于是到了晚上,洋媳妇让中国婆婆做了几样中国特色的菜,其中还有混血十分喜欢的糖醋里脊。洋媳妇把桌子布置很漂亮,各样餐具备起,晚餐开始了,小混血忘了中午说过的话,问妈妈怎么没有他的餐具?
洋媳妇说:“你中午自己不吃的,还说了晚上也不吃的,说话要算数。”
中国婆婆以为洋媳妇顶多就是吓吓孩子,后来发现孩子可怜巴巴地站在一旁很久了,洋媳妇还是不让孩子吃饭,就开始心疼了。她赶紧拿了盘子,给孩子装好糖醋里脊,端给孙子。
洋媳妇见状,马上制止:你别管他,中午是他自己不想吃饭的,还说了晚上也不吃。说话要算数。
中国婆婆听了,眉头直皱:你们这不是虐待孩子吗?饭都不给他吃。
洋媳妇回答说:不是我们不给他吃,是他自己不吃,后果当然由他自己负。
中国儿子也劝妈妈:妈,您别管了,这小子不好好吃饭,是该让他吃吃苦头了。
中国婆婆不想和儿媳妇当面闹僵,只好作罢。
大人们回到桌子上吃饭,小孩仍然在角落里可怜巴巴地看着大人们吃东西,嘴里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开始孩子还坚持,要求妈妈给他吃,无效,就哭,大声哭,还是没用,一顿饭就这么吃完了。
到了晚上快睡觉的时候,孩子饿得肚子咕咕叫,主动跟妈妈道歉,保证以后一定好好吃饭,问能不能先给他一杯牛奶喝。
洋媳妇倒了一杯牛奶给孩子,孩子喝完之后就乖乖睡觉了。从那天以后,这孩子吃饭每次都表现很好。
其实,从这件事就能看出美国家长教育孩子的理念。
美国孩子吃饭,弄得满脸满身,家长也不管,而且美国孩子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天中午就在学校吃午饭,孩子怎么吃,家长一无所知,也根本不问。
美国家庭吃饭,桌上摆几样菜,孩子想吃哪个就吃哪个。几乎所有的美国孩子都不喜欢吃青菜。美国父母尽管也知道青菜的营养价值,但绝对不会强迫孩子吃。美国孩子吃饭,一说吃饱了,就可以放下刀叉,甚至离桌。美国人在吃饭这件事上的态度和作法,体现了美国儿童教育学的一个核心目标:培养孩子独立思维的能力。




美国人爱说,犯错误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学习过程。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从小懂得,自己有能力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不想吃就说不想吃,吃饱了就说吃饱了,他们对自己有充分的自信,也知道父母对他们有充分的信任。

(二)鞋穿反了,自己改正
有一次,我在一个老美朋友家做客,正好他家孩子准备出去和小伙伴玩,就看见他在玄关处穿鞋,准备玩具,见他鞋子穿反了,我的另一个朋友提醒他。
孩子的妈妈说:随他去,别管他。
没过多久,孩子又跑回来了,说:妈妈,妈妈,我的鞋子坏掉了,穿着不舒服!
妈妈马上说:是鞋子不舒服吗?你请杰瑞进屋里来,看看他的鞋子和你的鞋子有什么不一样。
孩子把杰瑞叫了进来,发现他的鞋子穿反了。孩子马上调换左右脚穿上,果然就舒服多了。
朋友问:不就是一双鞋穿反了吗?你给他换回来,他就知道了,何必费那么大劲。
孩子的妈妈说:不一样的。一向都是他自己穿衣服穿鞋,他自己的事情都得让他自己去做,即使做得不好,我们也不会代替他做。
从那以后,听这位妈妈说,小家伙每次看见别的小朋友的鞋穿反了,他还会去矫正别人,告诉别人应该怎么穿鞋。可爱死了。
有人会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大人应该尽量帮他们矫枉过正,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少犯错,少受挫折,少一些伤害。
美国家长却认为,孩子的路要让他们自己走,即使犯错,即使摔跤,也要让他自己去体会,去改正。


有些家长一边骂骂咧咧,责怪抱怨孩子不中用,什么事都要自己操心,一边又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几乎全部答应,像母鸡一样,时时处处保护孩子,样样包办。大部分美国家长对孩子的办法却是,不给钱,不骂人。自己需要什么,去努力,去创造,不干涉,经常让孩子有一些小的目标,一个一个去奋斗,去实现。如:买玩具、出去旅游,在家里或者勤工俭学什么的。自己挣的钱自己支配。
(三)自己的社交问题,自己处理
我们社区的老美邻居麦克先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叫马克,马克有一辆非常漂亮的自行车,社区里的小朋友都非常羡慕他,总是希望能借他的漂亮自行车骑一骑。可是马克非常爱惜这辆车,不舍得借给小朋友们骑。因此,每当马克玩自行车的时候,他都是独自玩,因为他怕小朋友们缠着他借车。


久而久之,社区里的小朋友们都不喜欢和他一块玩了,大家也不和他交换玩具了。
过了一阵,马克对自行车的新鲜劲过去了,他开始想念和小朋友们一起疯玩的感觉,他甚至愿意把自行车借给大家骑。可是,孩子们似乎也记仇,大家都不再愿意和他一起玩了。
马克没有办法,只好跑回家跟麦克先生说:小朋友都不和我玩了,爸爸能帮我去跟小朋友们说一声吗?我愿意把自行车借给大家骑,我也想玩杰弗瑞的小火车,想和大家一起捉迷藏。
麦克先生听了之后立即拒绝了他的要求,说:马克,你已经是一个小男子汉,自己犯下的错,要自己去承担,要自己去解决问题。你可以自己去和小朋友们商量,一次不行,就多试几次,大家会原谅你的。



结果,马克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能灰溜溜地跑到小朋友当中去,给大家道歉,请大家重新接纳他。后来,小孩子们又玩成一伙了。你骑我的自行车,我玩你的小火车。
有些家长看孩子在外面被排斥,或者被别的小朋友欺负,可能第一个反应就是:谁敢欺负我们家孩子,我们找他算账!
大人们过多地参与孩子的社交问题,很容易造成孩子的社交能力差,不知道怎么处理人际关系问题。这根源其实还是父母不懂得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不能说美国的教育都好,都成功,但是,他们教育孩子的很多理念都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四)美国孩子同样重亲情
很早以前,就听国内的朋友说过,美国家庭里,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如何如何冷漠,连一家人一起出去吃个饭,也要AA制。
我在美国这些年看到,这是一个很深的误会。也许我看到的只是一部分美国人家庭的情况,不全面,不能代表美国?
美国是移民国家,不少的家庭观念也很浓,像意大利,爱尔兰,犹太人德国人他们很重视家庭,只是在经济上,他们都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所以给大家造成一个“冷漠”的印象。
美国父母可能不像中国父母那样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他们更侧重是让孩子健康乐观,和健康人格性格、意志“鼓励创新”。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更不会替孩子安排未来,即使想安排,在方式上,都比较注意,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说白了,美国父母不是孩子的靠山,而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而在这种教育理念下成长的孩子,对父母也是很体恤的。尽管小时候,父母对孩子很“残忍”,在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西方孩子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了,但是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就会感谢父母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
许多孩子长大成人,在父母年老后,都不会给他们养老钱(其实美国福利好,父母也不需要孩子的钱)。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不管父母,不照顾父母。
假期里,儿子女儿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父母那里小住,孙子孙女还经常打电话请教爷爷奶奶怎样做那道好吃的菜。。。
还有美国孩子不会跟父母住在一起,因为父母也不希望跟孩子住在一起,但父母需要照顾时,在美国有家庭护士,费用有保险公司支付,但孩子们也来帮忙照看
我的朋友苏珊娜,就非常懂得照顾她的父母。她父亲生病,她把父亲接来一起住,便于照顾。还有我的朋友大卫,他父亲心脏出了毛病,要依靠一个人工心脏生活,在等待心脏移植的那段时间里,他办了休假,专门在家里照顾陪伴父亲。另外,约翰每周会给妈妈打一两次电话,杰夫会把自己的相片发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一起分享。。。

我刚来美国时,就发现美国人家的孩子很独立而且自信,他们其中很多一部分孩子,从小就懂得分担家务,并且会打工赚钱,送牛奶,送报纸,大一点的还会替邻居修剪草坪赚取报酬。在公共场合,孩子们也是落落大方,经常看江小天使们穿着漂亮的礼物,参加婚礼等隆重的仪式,很有派,很懂礼貌,一点都不怯常
美国人是怎么培养孩子的独立与自信的呢?后来我渐渐发现一个细节,美国人从小就很尊重孩子,他们完全没有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而是独立的人。这一点,从一件很小的事情上就能体现出来:美国人对于孩子的生日,是非常尊重的,家长们还要早早准备,开Party的形式,也要尊重孩子的意见。我不是教育专家,只是把自己在美国的一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美国小男子汉的责任
我的一个美国朋友杰夫瑞曾给我讲过的他生日庆祝Party,让他一生难忘,终身受益,同样,也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在美国,孩子成人都要举行隆重的Party。
那年,我的朋友杰夫瑞13岁,是他的成年人生日,家里为他举办了一个十分隆重的生日Party。
成年了,就是大人了,就是男子汉了。
怀着男子汉的喜悦,他很兴奋,很自豪.
在切大蛋糕之前,他的父亲神情十分严肃的讲了作为男子汉的很多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小小男子汉也承担起合父母一起,配合父母位家庭服务的工作:必须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还要外出当杂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铲雪、秋天扫落叶等等……
“现在,你作为男子汉的第一件事,就是必须找到一份兼职工作,作为进入社会了解社会的第一步。”
听到这话后,杰夫瑞当场十分惊讶,但没有办法,既然是男子汉就要像男子汉,于是,他把认识叔叔伯伯一个个想了一遍,终于,他想到了一个离家不远的开餐馆离的叔叔,马上冲出去,跑到那个餐馆,告诉那叔叔:“我已经是男子汉了,要作一份工作,我想替叔叔工作。”于是,那位叔叔同意他周末来餐馆洗碗,并且发工资。
杰夫瑞兴高采烈地回到家,自豪地向全体人员宣告:我是男子汉!我已经找到了第一份工作!从此以后,他懂得劳动光荣,自己挣钱买东西,遇到问题自己解决,到现在,他是一位乐观开朗,成功的地产商。他告诉我,后来他知道,父亲和那位叔叔早就勾结起来,所以他才那么容易就找到了洗碗的工作。
美国人非常重视对孩子的责任教育,从小开始,从小事做起。所以,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一些有特殊意义的日子,比如说生日、毕业典礼。他们认为这是孩子成人、走向社会的标志和起点,所以在这些日子里都会举办非常隆重的聚会,每个学生大约有十几位包括家长在内的亲友来参加这些聚会。比如说,毕业典礼。家长不仅要去学校观礼,每个家庭还要在学校的毕业典礼后,组织Party来庆贺孩子高中毕业和长大成人,送有纪念意义的成人礼物。让孩子明白和记住:他成人了,要对自己完全负责了。在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后,实现对家庭、社会、国家负责。
(二)美国孩子在被重视中很自信
有一次朋友邀请我参加单位同事举行儿子杰米的8岁生日Party,我们提前到商场买礼物,买包装纸,买卡片,买送礼物的口袋,很慎重,很尽心,同时,我也买了一份,尽管我并不认识这个孩子。当时我想,一个小孩子的生日弄得那么隆重和正式?丝毫不亚于我们举行隆重的聚会。
到了杰米家我才发现场面挺大,父母双方的亲戚,还有他小朋友们和小朋友们的家长都来了,杰米今天也觉得自己很神气很得意,他以主人的身份招呼大家,招待大小朋友们。




在杰米家里的墙上,是这一家人的相片,显然,孩子占的位置很重要。




杰米房间里他自己的相片,记录孩子的成长历程,杰米还很慎重地为我介绍了他记得的或者他父母讲给他听的一些他成长的小故事。
在生日Party上,和小朋友们一起的游戏:把一些号码放在不同的地方藏起来,大伙要一起寻找,分别会有不同的奖品。





这是在美国过生日一个重要的仪式,也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
排好队,一个一个去打挂在树上的糖果箱,直到把里面的糖果打翻一地,然后每个人都收获一大堆




他的父亲庄严宣布:点蜡烛,许愿开始




杰米十分得意,也觉得十分神圣、庄严,所有人都祝福他,送礼物给他。而且,还有一个中国阿姨帮他全程报道记录,在场的人都说高娓娓阿姨的博客可牛了,在中国看的人好多,这样一报道,中国的小朋友们都会认识你,他能不得意吗!




生日时,孩子收到的祝福卡,这些卡片在送礼物时都要一一念出来,表达对杰米生日的祝贺以及对他的祝福,这些卡片一直会放在客厅里,这种方式,让美国孩子觉得自己的重要很受重视,感到很多人的爱,很多人对他的美好希望




离开时,每个人不但和在场的大人道别,同样也和杰米道别




这次生日聚会,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美国父母从小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个体平等地看待,给孩子应有的尊重和理解,而孩子在被重视中很自信。
(三)美国孩子的独立自信是父母“残忍”炼成的
我不能说美国的教育都好,都成功,但是,他们教育孩子的那种西方孩子从小就从事的送报等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炼。
在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西方孩子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了。这在娇惯子女的中国家长看来可能有些“残忍”,而正是这些看似残忍的教育方式,让美国的小孩,从小就有超强的适应能力,长大之后,懂得如何照顾自己,让自己生活得更好。
相比之下,中国的父母就显得过于“温情”了。
我想说,造成这种不同家庭教育的观念的根源,其实是子女的所属问题:即孩子是属于他们自己还是属于父母。
在中国,孩子就像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是属于父母的,一切得听父母的;在美国,子女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属于自己,也属于社会,他们有自己的喜好、选择、隐私、交际圈。
由此而来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父母对子女的责任。
在中国父母对子女照顾是无限的,从小到大,家长会帮孩子把的一切都料理好,生活、学习,包括经济上的。会想方设法攒钱供孩子读大学、出国、结婚、买房子、养儿育女等。当父母在做这一切的时候,我们做的心甘情愿,牺牲非常大。
在美国,父母不会把孩子的事情全部包下来,反而孩子还必须承担一些家务劳动。如摆餐桌、洗自己的衣服、剪草坪等。很多孩子吃喝玩乐、学习的费用,都是自己打工挣(在学校、在社会)来的,也可以在家里干活,父母给记工钱。
这看似很“残忍”,其实却是对孩子最好的关怀。
这种“残忍”的家庭教育,核心理念其实就是:
对孩子要多鼓励少保护。鼓励孩子做各种尝试,在做中学、做中练,培养了能力、兴趣,最重要的是树立了自信心。过分的保护,造成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使孩子怀疑或失去对自我价值和能力的正确认识和评价,一切要等父母。家长怕孩子受伤、受欺,很多事情或活动家长认为危险、脏等不让孩子玩。
多引导少灌输。“我觉得……会好些?我建议是……,你愿意听听我的看法吗?”等等这是美国家长常对孩子说话的方式。“你还小,听妈的。告诉你这样做怎么不听?错了吧,你看不听老人眼吃亏在眼前。”等等这是确实中国家长常对孩子说话的方式。引导会启发孩子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再做出判断,可能对可能错,这就是成长的过程。灌输对孩子来讲只需被动接受,这样会束缚孩子的自信心。
其实,这种“残忍”体现的是对孩子的尊重、理解、鼓励、引导。尊重和理解是培养自信心的土壤,鼓励和引导是培养自信心的最佳养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请大家牢记南瓜园网址 www.nan2008.com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瓜园

GMT+8, 2024-12-23 12:09 , Processed in 0.09482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