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年《新闻联播》在节目片头、演播室等主要包装形态上作出调整,而且节目形态与语态也将发生显著变化。各种新的报道形式将会引入到节目当中来,时效性、重大性、权威性、贴近性也将进一步提高。同时发生变化的还有央视另一档王牌新闻栏目《焦点访谈》。按照计划,明年《焦点访谈》将加大舆论监督报道,重点聚焦教育、就业、社保、医疗、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土地利用、保障房建设等民生问题,还将与国家部委、消费者协会等紧密合作,对中央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涉及民生等问题进行权威调查、权威报道、权威解读。(2011年09月21日北京日报)
多少年,只要一到新闻联播时间,先播送什么再播送什么,最后播送什么,多少年一个老套路,连老百姓都烂熟于心。不说别的,那个16秒的片头曲都33年了,不觉得老掉牙吗?《新闻联播》真的需要改版了。
在没有网络的时代,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快的媒介,就是电视和电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已成为许多民众必备的“晚餐”。现在,尤其是近几年,网络的强大力量已经无孔不入,将传统媒体远远地甩在后面。一个新闻的发生,网络传播的速度几乎能在几秒之内完成传播,而且,随着新闻事件的进展,网络也与其保持了同步传播。由于视频制作的简单快捷,使新闻具有了立体感,其传播效果比高成本的电视新闻制作快捷得多。就拿“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来说吧,据说是微博用户袁小芫在出事后4分钟发的。这是电视台、报刊绝对做不到的。即使记者在现场也无法通过电视和报刊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报道出来。
新闻讲究一个“新”字,一个“快”字,没有这两个核心的要素,那就不是新闻。发生重大新闻后,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就是速度的竞争,谁抢先一步谁就能赢得读者。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地震发生后,24分钟后新华社第一时间向全世界发出快讯:强烈地震发生在四川境内。
作为新闻联播,在网络的冲击下,如何能做出特色这是关键。速度上无法与网络相比,但是,在立体感上还是具有优势的。问题在于,新闻联播的新闻是不是能够吸引观众。如果所做的新闻不是为绝大多数观众着想,是观众关注的话题,那么,制作的再豪华也没有意义。
据称,改版后,中央电视台一套将更向一个新闻频道靠拢,其节目与观众定期“约会”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这种更加强势的频道集合优势对其传统黄金时段的两个新闻栏目《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无疑会起到“水涨船高”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强化这两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新闻栏目的龙头地位。
过去,老百姓对央视最关注的两个栏目,一是焦点访谈,一是新闻联播。其中,焦点访谈是老百姓最受欢迎的节目。为什么受欢迎,因为焦点访谈关注民生疾苦,揭露黑暗,为老百姓说话,让腐败官员害怕。
1998年10月,朱镕基视察中央电视台为焦点访谈题词,就是对焦点访谈工作的肯定。对于《焦点访谈》所谓的揭露,朱镕基的态度更是十分鲜明,“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把老百姓的疾苦反映出来,把政府的毛病揭露出来,马上就改。有错就改,这才是共产党人的姿态,对人民群众的鼓舞很大。现在把问题揭露出来,改正以后就给人民带来极大希望,真正把人民群众凝聚起来,就有了信心。”
后来呢?焦点访谈节目是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批评曝光的节目越来越少。即使是批评类的节目也是写不痛不痒的,真正需要曝光的重大新闻,焦点访谈成了“哑巴”。当然,也不否认,有时当“哑巴”是迫不得已。
新闻要以正面宣传为主没错,但是,如果对危害民生的重大新闻不闻不问,那还谈什么以人为本?
我们不能指望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通过改版而不再“板”,但是,如果把新闻节目当成歌功颂德的宣传工具,而把新闻媒体的核心因素舆论监督撇在脑后,不要说改版,推倒重来都没有用。
改版不在外表设计多么豪华,在于节目内容是不是贴近观众,大多数观众爱不爱看。这一点,不妨学学《新华每日电讯》,几乎所有的报刊发行都在急速下滑,她为什么受欢迎?看看每天的一版内容就会明白清楚。
有个段子说新闻联播:前面十分钟,国家领导人很忙,不是出国就是讲话和下乡;中间十分钟,全国人民很幸福,不是致富就是丰收;最后十分钟,其他国家都很惨,不是爆炸就是抗议造反。
这个沿用已久的老套路,既像麦田怪圈,更像驴拉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