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最美的六大名楼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10/0810/20100810115828437.jpg钟楼
西安钟鼓楼
钟楼
西安钟楼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之一。它以其金碧辉煌的雄姿踞于西安城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是古城西安的标志建筑,被誉为“古城明珠”。
明洪武十七年(1384),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全国各城市兴建钟楼,以镇天下。西安钟楼初建时原址在今西安大街广济街迎祥观,与鼓楼东西对峙。当时此地与南北城门正对,是城中心之所在。后扩建西安城,随着城中心的东移,钟楼的位置就与中心偏西,故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在陕西巡抚龚懋贤主持下,命咸宁、长安二县县令将其迁建于现址。迁建时“楼惟筑基外,一无改创”。钟楼落成后,龚懋贤写了《钟楼歌》刊石嵌于钟楼内。以后清乾隆五年(1740),楼又经巡抚张楷重修,仍按明初年的原结构修建,唯将原室内悬挂的唐代“景云钟”移出室外,以使报时之声远扬。此外,楼上奉祀文昌帝君。钟楼的命名,也因每天清晨击钟报时,故称之。
钟楼是一座重檐三滴水四角攒尖木结构建筑,面积1377平方米。建筑基座为正方形,高8.6米,宽35.5米,用青砖、白灰砌筑而成,四面正中各有高、宽6米的券形门洞,与四条大街相互惯穿。钟楼从地面至金顶通高36米,基座上面有四面空透的圆柱回廊,楼分两层,重檐三层,屋顶覆以绿琉璃瓦,楼体为木质结构。由砖台阶踏步上到砖基座大平台而进入一层大厅,面阔7间,进深3间,大厅四面有门,周为平台,顶有方格彩画藻井。由第一层大厅内东南角扶梯,可盘旋登上四面有木隔扇门和直通外面回廊的二层大厅。二层梁架结构,采取砌上明造,用通柱,攒尖顶采用抹角梁和井口枋,梁柱节点有宋元做法痕迹。
整个建筑通体彩绘,楼内贴金彩绘,画梁雕栋。四面漆红大门,各层门扉还有64幅精美的木雕故事,有“木兰从军”、“嫦娥奔月”、“西厢听琴”、“伯乐相马”、“柳毅传书”、“八仙过海”等,构图优美,雕工精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楼翼角飞翘,下悬铎铃。楼顶端琉璃莲花宝座上置有6米高的圆形鎏金宝顶,更显庄严和富丽堂皇,显示了明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钟楼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曾成为拘押进步人士和革命青年的临时牢狱,楼上驻扎军队。鎏金宝顶的铜叶被人揭去盗卖,楼体累遭破坏。1953年至1958年,国家对钟楼进行了大规模的全面维修,加固了楼的台基座,拆换了楼梯、地板和部分柱子,增添了栏杆,翻修了全部门窗。楼的内外进行粉刷油漆,并按原样装置了鎏金顶和增加了避雷设施。1980年以后,又进行了多次维修。1996年西安市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文物资源,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决定仿制唐景云钟。唐景云钟铸于唐景云二年,原为唐景龙观所用,唐睿宗李旦亲自为其撰书铭文,明初移至钟楼用以报时。该钟现为国家级文物,现藏于西安碑林。西安市文物管理局多次走访有关单位,商讨仿制事宜。仿制的景云钟外观与原钟近似,通高2.45米,重6.5吨,钟裙外径 1.65米,纹饰、铭文酷似原钟,音质嘹亮雄浑,可与原钟媲美。经多方努力,1997年1月30日,沉寂了数百年的晨钟暮鼓再次在古城响起。仿制的景云钟现挂于楼基座的西北角。
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钟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钟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公布保护范围:其重点保护区为钟楼基座四周边内;一般保护区为由重点保护区外延36米;建设控制地带为由一般保护区再外延72米。
鼓楼
西安鼓楼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 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历经岁月沧桑,如今巨鼓早已不存,惟余鼓楼巍然耸立。
西安鼓楼是目前所存在全国最大的鼓楼。它的建筑形式是歇山式重檐三滴水。高台砖基座东西长52.6米,南北宽38米,高7.7米,南北正中辟有高和宽均为6米的券洞门。楼建筑在基座的中心,面阔7间,进深3间,四周另有走廊。第一层楼身上置腰檐和平座,第二层楼重檐歇山顶,上覆绿琉璃瓦。楼的外檐和平座都装饰有青绿彩绘斗拱,使楼的整个建筑层次分明,浑雄博大。登楼的青砖阶楼设在砖台基两侧,在第一层楼的西侧有木楼梯可登临楼的第二层。在楼的南檐下正中,悬挂有“武盛地”蓝底金字匾额,是陕西巡抚张楷重修此楼峻工后,摹仿乾隆皇帝的“御笔”。北檐正中悬挂有“声闻于天”匾额,笔力挺拔,相传系咸宁李允宽所书。两匾不仅说明了建筑物的意义,而且犹如画龙点睛,使楼生气盎然,更显得宏伟壮丽,但在“文革”十年浩劫中遭毁,现文物管理部门已着手修复。
从50年代开始,人民政府曾多次修缮鼓楼,90年代又贴金描彩,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文物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恢复“晨钟暮鼓”,1996年西安市决定重制鼓楼大鼓。重制的大鼓高1.8米,鼓面直径2.83米,系用整张优质牛皮蒙制而成。鼓腹直径3.43米,重1.5吨。上有泡钉1996个,寓意1996年制,加上4个铜环共2000年,象征公元2000年,催人奋进,跨入21世纪。该鼓声音宏亮、浑厚,重槌之下,十里可闻,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鼓。在钟楼和鼓楼之间,开辟为钟鼓楼广场,绿草红花点缀其间,造型独特的声光喷泉不时变换,是古城人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10/0810/20100810115939521.jpg
天下绝景
武汉黄鹤楼
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 这里地处江汉平原东缘,鄂东南丘陵余脉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间,龟蛇两山相夹,江上舟辑如织黄鹤楼天造地设于斯。
黄鹤楼是古典与现代熔铸、诗化与美意构筑的精品。她处在山川灵气动荡吐钠的交点,正好映和中华民族喜好登高的民风民俗、亲近自然的空间意识、崇尚宇宙的哲学观念。登黄鹤楼,不仅仅获得愉快,更能使心灵与宇宙意象互渗互融,从而使心灵净化。这大约就是黄鹤楼美的魅力经风雨而不衰,与日月共长存原因之所在。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嘹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登楼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风光尽收眼底。
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10/0810/20100810114057410.jpg
蓬莱仙岛
烟台蓬莱阁
世传蓬莱、方丈、瀛洲在海之中,皆神仙所居,人莫能及其处。其言恍惚诡异,多出方士之说,难于取信。而登州所居之邑曰蓬莱,岂非秦汉之君东游以追其迹,意神仙果可求也,蓬莱不得见,而空名其邑曰蓬莱?使后传以为惑。 据方士三山之说,大抵草木鸟兽神怪之名,又言仙者宫室伟大,气序和平之状,餐其草木,则可以长生不死。长往之士,莫不欲到其境而脱于无何有之乡。际海而望,翕然注想物外,不惑其说者有矣。 辛丑,治邦逾年,而岁事不愆,风雨时若,春蓄秋获,五谷登成,民皆安堵。因思海德润泽为大,而神之有祠俾,遂新其庙,即其旧以构此阁,将为州人游览之所。 层崖千仞,重溟万里,浮波涌金,扶桑日出,霁河横银,阴灵生月,烟浮雾横,碧山远列,沙浑潮落,白鹭交舞,游鱼浮上,钓歌和应。仰而望之,身企鹏翔;俯而瞰之,足蹑鳌背。听览之间,恍不知神仙之蓬莱也,乃人世之蓬莱也。 上德远被,恩涵如春,恍若致俗于仁寿之域,此治世之蓬莱也。后因名其阁曰蓬莱,盖志一时之事,意不知神仙之蓬莱也。
蓬莱阁位于蓬莱县西北一点五公里临海的丹崖上,占地三点二八公顷。层楼重阁,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海水浩淼,云雾变幻,素有“人间仙境”之称。加以秦始皇访仙求药的历史故事和八仙过海的神话传说,更使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蓬莱阁创建于北宋嘉佑年间,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以后,经明代扩建,清代重修,蓬莱阁遂成为今天这个占地近三点三万平方米,庙宇和园林交错的宏丽建筑群。它主要由吕祖殿、蓬莱阁、三清殿、天后宫、龙王宫、弥陀寺等建筑组成。主体建筑蓬莱阁雄居丹崖之顶,处在众星拱月的位置上。它是一座双层木结构建筑,底层环绕十六根大红楹柱。幸 运者可看到海市蜃楼的奇景。
莱阁西侧的避风亭,面临大海,门窗洞开,据称炳烛于亭内,任凭海风呼啸,烛火不会摇动。阁东为卧碑亭和苏公祠。碑上刻有楷书《海市》诗和行草《题吴道子书后》,据考证为苏东坡手迹。祠为纪念苏东坡任登州太守时所建,内存石刻像和满壁诗文刻石。祠东有宾日楼,传为东坡当年饮酒观日出之所。阁后山下有仙人桥,相传当年八仙由此过海。
天宫院内,有一株围近四米的唐槐,主干高十余米,据说是唐太宗率军东征时亲手所植。
蓬莱阁东距烟台市七十六公里,交通方便,常年游人如织。县城建有多处宾馆,可接待海内外游客。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10/0810/20100810114227214.jpg
西江第一楼
南昌滕王阁
素有“西江第一楼”之称的滕王阁,雄踞南昌沿江北大道、依城临江,瑰伟绝特,因“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一篇雄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而得以名贯古今,誉满天下。王勃的《滕王阁序》,脍炙人口,传诵千秋。继王勃之后,唐代的王绪写了《滕王阁赋》,王仲舒写了《滕王阁记》,被史书上称为“三王记滕阁”,成为佳话。文学家韩愈也撰文:“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丽绝特之称。”故有“江西第一楼”之誉,且与湖南岳阳楼和湖北黄鹤楼齐名,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
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为滕王,故阁以“滕王”一名冠之。
在漫长的1300多年中,滕王阁屡毁屡建。今之的滕王阁乃仿宋建筑。宋大观二年(1108年),滕王阁因年久失修而塌毁,侍郎范坦重建,比唐阁范围更为扩大,并在主阁的南北增建“压江”、“挹翠”二亭,逐渐形成以阁为主体的建筑群,华丽堂皇之形貌,宏伟壮观之气势被誉为“历代滕王阁之冠”。1942年,古建大师梁思成先生偕同其弟子莫宗江根据“天籁阁”旧藏宋画绘制了八幅《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1989年10月,南昌市人民政府拨巨款,对滕王阁实施了历史上第29次重建。建筑师们以《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作为依据,并参照宋代李明仲的《营造法式》(此书相当于现在的建筑规范),设计了这座仿宋式的雄伟楼阁。这座著名楼阁主体建筑面积为1.3万平方米,高57.5米,共9层。其基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正门两旁是**生前手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巨联,而古今众多书法名家之杰作及楹联牌匾则集于一阁。
滕王阁主体建筑净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即从外面看是三层带回廊建筑,而内部却有七层,就是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加屋顶中的设备层。新阁的瓦件全部采用宜兴产碧色琉璃瓦,因唐宋多用此色。正脊鸱吻为仿宋特制,高达3.5米。勾头、滴水均特制瓦当,勾头为“滕阁秋风”四字,而滴水为“孤鹜”图案。台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两个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曲风雨桥。楼阁云影,倒映池中,盎然成趣。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10/0810/20100810114303976.jpg
前瞻中条,下瞰大河
永济鹳鹊楼
鹳鹊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共六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它与武昌黄鹤楼、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
相传当年时常有鹳鹊(颧,鹤一类水鸟)栖于其上,所以得名。该楼始建于北周(公元557--580),废毁于元初。可惜鹳鹊楼到宋以后被水淹没,后水退却。
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区位优势,风景 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其中王之涣《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堪称千古绝唱,流传于 海内外。沈括《梦溪笔谈》给了鹳鹊楼八个字:“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千余年间,它对于激励振兴中华民族之志产生了深远影响。
21世纪初,中国人重建鹳鹊楼。有关方面报道,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1997年12月,鹳鹊楼复建工程破土动工,重新修建的鹳鹊楼为钢筋混凝土减力墙框架结构,设计高度为73.9米,总投资为5500万元,截至2001年,主体工程已完成封顶,预计2002年底,这座九层高楼将在永济市黄河岸边落成。
鹳雀楼与同在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的人文风景胜地的普救寺相隔不远,这两大著名人文景观成为当地的旅游支柱。
楼在古代作为一种名胜,诗人多有登临赋诗的雅兴。鹳雀楼在唐代别具风格,诗人多来访胜,留下不少名作。除王之涣外,畅当、耿湋、马戴、司马札、李益、张乔、吴融等七位唐朝诗人也曾登楼赋诗。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畅当这首诗前两句用鹳雀楼的高来寄托诗人清高俊逸的情怀,后两句写四周景象抒发奔放的激情。宋朝人对这首五言绝句评价很高,认为可以和王之涣同题名作相提并论。
久客心常醉,高楼日渐低。黄河行海内,华岳镇关西。去远千帆小,来迟独鸟迷。终身不得意,空觉负东溪。耿湋这首五律气势很大,同时感慨自己的抱负不成,壮志难酬,读来令人扼腕!
尧女西楼望,人怀太古时。海波通禹凿,山木闭虞祠。鸟道残虹挂,龙潭返照移。行云如可驭,万里赴行期。马戴是贾岛的诗友,五律最见功力。这首诗想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宽阔的胸怀。
楼中见千里,楼影入通津。烟树遥分陕,山河曲向秦。兴亡留白日,今古共红尘。鹳雀飞何处?城隅草自春。司马札这首诗前四句写登鹳雀楼所见的景色,后四句抒发今古兴亡的感慨。
鹳雀楼西百尺墙,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随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恨犹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乡望,远目非春亦自伤。李益以七言绝句见长,边塞诗颇盛名,在当时已广为传诵。这首七律写登鹳雀楼远望,由怀古之情转而生出思乡之意。
高楼怀古动悲歌,鹳雀今无野燕过。树隔五陵秋色早,水连三晋夕阳多。渔人遗火成寒烧,牧笛吹风起夜波。十载重来值摇落,天涯归计欲如何?张乔这首诗情绪低沉,一派悲凉,反映了晚唐的时代风貌。
鸟在林梢脚底看,夕阳无际戍烟残。冻开河水奔浑急,雪洗条山错落寒。始为一名抛故国,近因多难怕长安。祖鞭掉折徒为尔,嬴得云溪负钓竿。吴融这首诗景色苍凉,是唐朝末年混乱形势的反映,再也看不到王之涣诗中显示的盛唐气象了。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10/0810/20100810114420521.jpg
万里云山一水楼
昆明大观楼
大观公园位于昆明市西郊约3公里的滇池畔,近吞波光浩渺的滇池,远与太华山遥遥相望。被赞为“万里云山一水楼”的大观楼耸立其间,园林也因之得名--大观公园。 大观楼是我国名楼之一,最初建成于1828年,是观赏滇池的好地方,登楼四顾,景致十分辽阔壮观,便取名为“大观楼”。大观楼为三层木结构建筑,形式古雅。清乾隆年间,昆明寒士孙髯翁撰出180字的长联,轰动四方。民国初年,大观楼辟为公园,唐继尧曾拨款修葺,并立其铜像于场地正中央。1940年,又在楼前池中竖三个白石墩,仿西湖“三潭印月”之景。
大观公园因悬挂着清代名士孙髯翁撰写的180字“古今第一长联”的大观楼而得名,根据其地势,约可分成三片:近华浦、大观楼片,楼外楼、鲁园片,庾园、花圃及柏园片。
大观公园内花木繁茂,假山、亭阁、小桥、流水,景色极为美。新修的怀古廊萦回纡折,槛外银水玉山;涌月亭和观稼堂树木掩映,花丛环绕,最宜月夜闻笛。彩云崖假山幻奇、玲珑嵌空;溯徊洲四面环水;秀坪如茵。过燕语桥继续西行,积波堤压浪卧波,而大观楼则耸立于前,更有那古今传颂“天下第一长联”,使人留步观瞻。
大观公园紧傍滇池,滇池是个烟波浩淼风姿秀逸的高原湖泊,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海拔1886米,湖面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13.5公里,平均宽度约8公里;湖岸线长199.5公里;湖面面积318.27平方公里;湖水最大深度为8米,平均深度为5米,蓄水量约15.7亿立方米。在云南众多的湖泊中,它的面积最大;在全国的内陆湖泊中,它占第6位。滇池四周的山脉均属昆仑山系,云岭山脉的东支逶迤南下,总称乌蒙山,有大小数十个山峰。 岳阳楼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