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制造丰胸婴幼儿奶粉:乳清粉的奥妙
wqjhr 捶胸顿足,仰天长啸 ——唉!蒙牛呀!圣元呐!奶品业啊!后悔去吧!!!想当初如果,如果在包装上印个“大波美女”和“丰胸专用”,再申请个“专利”,加上“广告轰炸”那将是何等景象啊???古语曰:“难得而易失,旋踵而不复”,千古遗恨呀!!!不用怪我拿这个问题开玩笑。作为一个孩子的父亲,本来事关孩子的问题,够沉重了,我绝不会儿戏。但中国的食品安全是个笑话,在我们做不了别的事时,至少可以笑话笑话。就像过去常说的一句:有两个消息,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要听哪一个?假如这个坏消息就是那个好消息呢?
话说有“太平公主”在看完最近关于圣元的新闻之后,短暂的悲痛之后,突然灵机一动,打算挑选合适的婴幼儿奶粉作为自己丰胸之用,她该如何选择呢?
国内的奶牛很少使用激素,不是因为这样安全有保障,而是因为激素太贵,尤其是在原奶价格低的时候,很不划算。(我记得圣元有个公关经理最近出来说,圣元不会主动添加,因为太贵,这个逻辑本身是没错的。)
所以尽管据说农业部批准了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激素等两种雌激素作为兽药使用,两者都是牛体内正常含有的激素,主要用于动物发情、繁殖期雌激素水平不够的情况下使用。但不用太操心,用国内的原奶生产的奶粉,丰胸效果应该不会太大。
国外的怎么样呢?应该说,产地在美国的丰胸的概率与效果都会比欧洲的好些。
欧洲比较保守,认为奶牛产奶量10吨左右是极限,不应该追求更高产量,而美国人自认为对奶牛各阶段体内激素分泌与产奶规律掌握很完全,一度放开激素控制(现在相对过去已经保守一点了),相信自己控制各阶段激素干预的能力,通过这些手段,产奶量能搞到15吨,但欧洲人觉得,这样产出的牛奶,看起来主要成分都没问题,但含量极其微小的生理活性成分有变化,不是好牛奶。
新西兰与澳大利亚这些国家,平均产奶量6-7吨,没太大必要使用激素,真想提高产奶量改善吃住就够了。想要丰胸,选择产地新西兰与澳大利亚的奶粉也不够有保证。
所以,要丰胸,产地首选美国。
奶牛不同阶段的产奶大致可分为初乳与常奶。前者激素含量很高——根据国际标准初乳是不能食用的,后者激素含量很低。
但一些反对铺张浪费的同志,看到国外初乳白白地销毁,深感这样不利于以节约爱护地球,就用很低的成本购买初乳喷制的奶粉或乳清粉(这是什么东东后面再说),拿到中国之后做成产品同样也叫进口奶粉,甚至有的还着重告诉你,这是很稀罕的初乳呦。
要丰胸,初乳的成分越高越好。
进一步挑选,需要先对婴幼儿奶粉的生产略作了解。婴幼儿奶制品最高境界就是想模拟成妈妈的奶。这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异实际上是一些很难精细研究的微量成分,就像大师的画作与仿冒的赝品一样,真正可贵的差异实际上都是难以用肉眼乃至仪器探测的。
从两者较为容易分辨的差异来看,牛奶里面乳清蛋白与酪蛋白的比例是2:8,而人奶里两者的比例是6:4,可见想把牛奶模拟成母亲的奶,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是提高乳清蛋白的比重。
正巧,生产奶酪尤其是干酪时,就需要用酪蛋白,用完酪蛋白之后剩下液态乳清。牛奶里灰分比人奶要高,灰分去掉这一环节叫脱盐。
牛乳转化为欧美等国婴幼儿补奶,主要选择儿童专用的液态奶,这种奶拿牛奶生产完干酪剩下液态的没变性的脱盐乳清,加上牛奶均衡调配后制出。偏僻的地区,用上述儿童奶喷制成奶粉——这个过程就是所谓婴幼儿奶粉的湿法生产。
欧美能用在儿童奶生产过程中的只有脱盐的未变性的液态乳清,这种需求大大地超过了他们能提供的乳清,而中国恰恰相反,没有多少干酪生产,便宜的乳清难觅。于是那些反对铺张浪费的同志就说了,你们太奢侈了,太不注重节能环保了,不脱盐的俺要,变性的(热处理过度)俺也要,统统喷成粉给我们拉过来,这就是乳清粉。
乳清粉拉进国门之后,再与各种渠道得到的奶粉混合在一起搅拌,再加上各种有利于推广的所谓营养成分(什么维生素、DHA、ARA)之后,婴幼儿奶粉就生产出来了,这个生产过程专业术语叫干法混合。
你说什么?这样生产出来的比较糟糕?这我可没法跟你这么说,反正老外很高兴地看到,过去他们乳清过剩。在中国成为乳清粉进口大国之后,情况有很大的改善。个别时候中国业者竞相抢要他们的乳清粉,更使他们相信,中国是这么的神秘,以至于连婴幼儿用乳的生产都和他们的很不一样。
据圣元官方网站介绍:1998年,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咨询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婴幼儿乳品企业青岛圣元乳业有限公司在美丽的奥运之城青岛诞生。平均每年70%的惊人增长速度,让圣元这个年轻的品牌飞速闯进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份额前三强 (中华商业信息中心CIC2008年5月份数据显示,圣元在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份额达到10.66%,位居第二位),营销网络遍布全国30个省市的2336个区县。2005年,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为国内营养食品企业正式在美国上市的第一家。
蒙牛是怎么成为飞牛的,我们已经比较了解了。圣元是怎么飞速发展起来的呢?我不太清楚,只是在跟一些资深人士谈乳清粉的时候,他们很谦虚地说,对于乳清粉的了解,他们还是远远不够的,最好跟那些常年向国外购买乳清粉的高管打听,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作者:柯志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