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的笔锋、鲜活的描述--新疆阿勒泰女作家“李娟”
虽然不一定公开讲,但不少读书人其实都抱着“不看活着的人写的书,更不看活着的中国人写的书”的想法。大概是长时间以来,那些作者们造成了一个不好的印象:写乡村的都是城里人,写城市的都是乡下人,写苦旅的都是些自驾行公费游的,写边远地区家乡故里的都是些小商贩——尽想着怎么兜售民俗风情,即使没在脑袋边插一朵比脑袋更大的花来逢迎,写些狼啊獒啊之类的也藏不住媚态。若不是别人塞给我,我应该也不会看李娟的书《我的阿勒泰》——标题让人想当然,封面一般,对封底的溢美之词则早就一贯不理会了——哪本书不是封底一堆捧场?
但是看了第一篇就觉得好看,两天时间一口气看完整本书,觉得太好看了,要是错过,实在是可惜。
这个李娟,小时候在新疆最北端的阿勒泰地区的富蕴县——一个以哈萨克为主要人口的小县城——度过一大段童年,少年时期又随家人辗转在阿勒泰深山中,与游牧的哈萨克牧民为邻,生活了好几年。后来她一度离开家,外出打工,但她的母亲仍然在牧区经营着一点小生意——她们家是开小卖部的,她们卖烟酒、油盐、鸡蛋、糖果,兼做裁缝,倒卖过木耳,还管修鞋。她写的就是那些生活,她的文字机灵、活泼、天真、朴实、明亮、爽朗。她不卑不亢,不倒卖她的生活和情绪,也许干净的边远之地的小买卖也是这样,基本上还是在物物对等交换基础上那么简单实在,不懂哄炒价格和买空卖空那种复杂而虚浮的生意。
在她的书里可以发现人与天地、自然、周围的人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如何生活在一起,可是这样的话我也不能多说,说多了就显得像我讨厌的那些充满哲言和感悟的书了。李娟不说这些废话,写的都是内容。市面上的那么多书、生活中的那么多人,缺的都是“内容”,别的倒应有尽有。一个很高级的评价:哀而不伤,乐而不淫,适用于李娟和她写的东西。她写的东西,叫做“文章”,都嫌有点儿刻意。我也宁可当她是个开小卖部的姑娘,而不是个作家,哪怕她写了本那么好的书。
她在外面逛了一些时候,又回到了偏远寂静的阿克哈拉村,面对四面茫茫荒野,我很高兴是这样。前些天她到上海来,我对她充满了兴趣,问了很多问题,她不像许多被采访对象那样擅长谈论自己、自己的生平和创作,她回答得不多,显得认真,还有几分拘谨。不过我想,好好生活和写作的人就是这样的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