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奶业工人的良心发现:曝光奶业黑幕!
我所学的专业是乳品工艺,刚毕业曾在某国内老大级乳业集团工作。职位——收奶员。之前的三鹿事件,沸沸扬扬。其实在我看来,没什么奇怪的,事情总是要被揭穿的,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以及是哪一家企业成为那个撞上枪口的倒霉蛋。三聚氰胺——冰山的一角。也许这个事件就要告下一个段落,也许仅仅是个序幕的开始……
离职的员工到处去说原来公司的“坏话”,这个员工一定个没有道德的人。曾经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最近我的想法变了,一个知道内情而不去告诉别人,眼看着别人吃亏上当的人,那才是个彻底道德败坏的人。
离职后,我没喝过一滴奶!
我先讲一下,收奶的过程。奶农的牛奶由当地附近村镇的奶站化验收集,按品质高低,分等级付给奶农钱。品质的指标不外乎PH值,蛋白质,干物质这几项。然后由奶站(当然了奶站是私人老板的)用罐装车混装后运到工厂,然后由工厂取样化验,测算指标同样按品质高低,分等级付给奶站钱。
不知道大家看没看出来,想没想到这种操作模式会出现什么问题?
有人说了,不是“天然牧场”“工业化收集吗”?
有,的确有。但是我只能说:兄弟,你很傻,很天真!
奶农想多赚钱怎么办呢?简单啊,掺水啊。那掺水指标降低就卖不上好价了怎么办?简单啊掺****啊。奶站想多赚钱怎么办呢?简单啊……。奶站的奶,是从各个散户收来混装到罐车的,有一家的突然变质了,怎么办啊,全车都倒了吗?几十吨一罐的奶,蛋白质低了怎么办?干物质低了怎么办?PH值低了怎么办?有的牛病了,用过抗生素怎么办?有的牛用了催奶激素怎么办?
话说回来了,奶农那点小伎俩能瞒奶站吗?奶站那点小九九能瞒工厂吗?如果我说,奶站不知情,工厂不知情。都是“不法奶农”干的坏事,全国人要把矛头指向他们批判。那我可就真的,很傻,很天真。
我们从来不拒收奶,因为我们知道,一件东西是要充分利用的,这样才能取得最大的价值,获得最大的利润。我们分罐储。最好的奶,供到车间做酸奶(发酵型酸奶或搅拌型酸奶),因为不是好奶做不出来。其次,做纯牛奶,高钙奶之类的。再差的奶做花色奶即花生奶,早餐奶等。还有那些发酸的奶怎么办呢,当然不能倒了,做酸性乳饮料,就是广告狂哄乱的,女人小孩都喝的***。这是本公司最大的利润所在,一盒奶的成本,还没有哪个包装盒值钱。还有那种臭的熏人的奶怎么办呢,简单,做冰激凌味道最好。还有那些又臭成粘稠状的怎么办呢,做奶粉。当然这叫工业粉,它有它的用途,不是装袋子就上市场的。
我们有全球最大最先进的立体式仓库,媒体都赞扬过。可是,你就没想想:这快速消费品,生产出来,就要卖的,搞那么大仓库什么用?酸性乳饮料越存放,味道越好。
那有人问了:生产日期怎么办?
简单啊,提前一个月!你也许不信吧,因为,在你心中,那是小黑工厂做的事。
那又有人问了:市场上卖的岂不是过期奶?
我就这么告诉你吧:你手中那盒奶,就是过期一周了,你喝也没问题。因为,你所买的奶,是UHT超高灭菌液态奶。
真实案例:看三鹿奶粉背后的KB的行业潜规则
之前的沸沸扬扬的三鹿奶粉事件,作为一个可能的知情者和懂点化学的人,我也来谈谈我的观点:
1、媒体也好,厂家也好,国家质量监督也好,还是在忽悠大家。
因为,三聚氰氨根本不可能直接加入牛奶中,三聚氰氨的市场售价并不低,奶农不可能不计成本的提高浓度;其次,三聚氰氨水溶性较差,要想完全溶于牛奶,比较麻烦。
2、为什么要加尿素?
因为各乳品公司收购鲜奶,测试的标准主要是奶的蛋白质含量,说穿了就是氮的含量。尿素作为一种最普遍的氮肥,由于它独特的分子结构,氮的含量当然高了,混入奶中,提高氮浓度,价格自然也卖得高了;
3、尿素怎么转化为三聚氰氨的
很简单,奶粉的生产过程就是将鲜奶放在封闭的环境高环境下,然后采取喷雾的方式直接转化成粉状就成了奶粉,而尿素在高下会产生变化,生成三聚氰氨,OK,有毒的奶粉就这样生成了。 呵呵,人才的。
页:
[1]